黔桂山水逍遙行
走入「蓬壺曲徑」進到六合洞,是個天然六塊大石合成的山洞,刻有「亦小洞天」、「印月流雲」、「壺中天」,又來到南無地藏王普薩的大石像,上次來時沒人買膏香,這次盛老闆他們可真是賢伉儷,買柱大膏香,夫婦倆好虔誠,怪不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有燒香有庇佑,連小華都不落人後也焚香祈福,只是海大爺兩手一插在旁,跟著大家聊天,我一向是心誠則靈,合掌一拜阿彌陀佛,祈佑大家平安。
走過觀音洞,上次來時還在整修,就從觀音洞旁石階往回走,今卻是繞過朱一馮攻剿紅夷處及題名石刻,經過一線天,看大岩石旁豎著無數的小樹枝,大家很好奇,也跟著拾起小樹枝立在石旁,問了阿芳才知道這叫「許願枝石」,我是依樣畫葫蘆,忘了許願了。
走過一線天,又是間洞穴似的廟宇,大岩石上有很多石刻,而在廟上頭的大岩石上刻有兩個好大的字「層稜」,是何意我也不知,只知這兒就是層稜洞摩崖石刻群,阿芳說:廟前的這棵「普提樹」,鳥不築巢蛛蜘不結網,哇!那不就少蚊蟲很幹淨的樹了,走到「忘歸石」跟慧能法師有關,由東林寺來此傳法,愛此寺之幽靜而住下,下山石階旁有寫著「三笑」,不是秋香三笑唐伯虎,是老虎三嘯,好像還扯上了陶淵明和他一位姓陸的朋友來的,我也沒聽清楚,最主要是石刻上又沒具名,隨便編個故事,我們也不知道,故事嘛!別太認真,還要爭得面紅耳赤嗎?
來到路口石坊山門,是座新建,原來這才是「虎溪岩寺」的入口,剛才進來的「白鹿洞寺」,這山是有兩座不同的寺,看一下石坊旁座碑寫什麼,廈門二十景之一「虎溪夜月」,廈門市人民政府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碑文「虎溪夜月,虎溪岩寺建于明代,原名玉屏寺,占地十一萬平方米,有伏虎洞、虎牙洞、渡虎橋、夾天經、東林寺、供佛泉、飛鯨石等,摩崖石刻眾多,是中秋賞月佳處。
我還在慢慢看,人家全上車,廖師傅早把車開過來,「漸入佳境,先露一芽」,原來這條虎園路兩旁都是芬香的玉蘭花,小芳說清明前後,玉蘭花香四溢;才五點,就去香港城吃晚餐再等七點天黑去看海滄大橋,馬伯伯想喝點酒,我趕忙把跟我坐飛機的桂花酒拿出轉送了,要不我正煩惱沒人喝怎麼辦。
小琦準是被大家說在桂林看秀的錢太貴了,打電話回公司請示,所以說吃飽飯請上香港城四樓做足浴按摩,公司請客,吃飽飯肚子還撐著,走一走消化了再來,這下就看我了,雖非識途老馬,但兩個月前住的金雁酒店就在附近,而吃飯用餐也是香港城,所以還可以帶走一段路,不會迷路跟我來不用怕,走了十幾分鐘,來回半小時,可以上樓享受我最愛的足浴按摩,本來是想晚上約幾個同伴去活絡一下筋骨,這下有人請客就好好享受一番。
好多人一足浴舒服了,就想再來個全身按摩,馬伯伯第一個心動,可是我們準備先去白鷺洲公園看水舞,來得太早了,晚上七點未到,亮化工程未啟動,一片黑漆漆,所以就沒下車參觀,到了海滄大橋引橋上的燈,漸漸開起亮起來,但是好像沒有上次來時那麼大放光明,原來週休時燈光才會全開,有環保節約能源的概念,而且不是紙上作業,是真的實行。
回金雁酒店才晚上八點半,本來是約好逛中山路,而招治在飛機上聽位老廈門的遊客說蓮花路的東西比較便宜,有空再過去逛好了,卻碰上謝老師說鄭校長要請我們過去,庭芳主任已經過去,心想難得在廈門聚聚,雖然我們吃飽了,篤龍是非去不可,海大爺這種場面沒他行嗎,小華不跟去喝醉了誰照顧,所以我們五個人就擠著一輛計程車,老天到底是去那兒,篤龍聽成蓮岳路,我去過阿潘家,但不長的蓮岳路根本沒這家餐廳,還是司機說湖里有一家「陸發」,才打手機問校長,有夠迷糊,還虧都是師字輩。
好在校長及夫人和他們還在等我們,真是不好意思,起碼耽擱了一小時,喝酒是其次見面聊聊話家常,鄭校長個性開朗,對大家都好,而夫人很隨和,二十八年前回金任教,第一位認識的校長,那時的感覺是位很風趣嚴而不苛,現在依舊風趣不減當年且更加幽默,退休了好像活得更自在,真是位老古錐的校長。
時候不早,也不好意在餐廳坐太久,太晚了也不好意思再去阿潘家打擾,下次找一些老同事,再去廈門找校長聚會了,車分二路,這次不用擠了庭芳主任也住金雁酒店。
我們的運氣有夠好,坐了一輛老爺車,來到篔簹湖旁的橋上,汽車引擎直冒煙,我看不行,給了錢步行回酒店,我帶著老伴和篤龍沿著湖邊小路,很快就到了下榻的金雁酒店,夜行也不錯,還會看到鴛鴦情侶在湖邊,當然得快速通過,不要干擾人家羅曼蒂克的氣氛。
(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