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卜居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744

「徒擁百萬鐵騎,卻只能奉命旁觀殘寇呼嘯荼毒生靈,心中之鬱,正如屈原在《卜居》中所說的『心煩意亂,不知所從。』恨不得立到『人文首璽』前向貪婪集團嗆聲…」未待說完,電話彼端傳來一陣訾議:「你神經病啊!」
果不出所料;既使是識者、關心時局者,也同樣是如此冷漠、淺見,不由想起二次大戰時,德國反抗聯盟(German Resistance)鬥士史陶芬柏格(Claus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的名言:「在此時刻,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但這些勇敢的人必須要有成為德國史上叛徒的心理準備。然而,若不如此,豈不背叛良知!」耤著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Operation Valkyrie)」,讓我們重回到史陶芬柏格那段天人交戰的場景;究竟是要對「全民愛戴的希特勒」無條件服從?還是寧背「叛徒」之名而對良知負責?
這就是屈原「心煩意亂,不知所從」的原因;更是史陶芬柏格人格偉大處,因為在此「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代,如何正確自處端賴洞見的智慧、勵品的堅持。古往今來,多少徘徊在「寧與黃鵠比翼乎?」還是「將與雞騖爭食乎?」的抉擇,正是春秋褒貶分歧處!也正因舉世皆濁我獨清,因此,中外先知者、革命者,從來都是當時的「神經病者」,當然「孤獨」更是他們的宿命;不因民智大開而有所改善。
自稱民智大開的台灣,在歷經了「台灣之父」與「台灣之子」近二十年的瞎搞後,留下族群撕裂、官商勾串、公義淪喪等惡夢。馬英九在此歷史時刻,脫穎而出,使台灣終能得窺晨曦。怎料到去了一個貪婪無狀的無賴,卻來了一個無能怯戰的書生。姑不論他將國家名器授予一些徒談心性的名士、投機政客,急著向貪扁慶生的顧問等無能事。尤者,竟未能同理民心亟待除弊的期待,以天變不足懼、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的魄力以滌沉痾!內則任令國民黨一再出現如李慶安案的鄉愿模稜;劉家昌案的令人錯愕,更別提任令黨內同志,依仗國會多數之優勢,以私利阻卻陽光法案的通過之荒誕;其原因正如王清峰所言的:「講出來會讓大家難堪」!讓人見識到號稱中興的國民黨,竟是如此地顢頇不濟,人民只好繼續忍受貪扁家族及那些曲學者的凌虐!
而對外呢?且不談對國家定位之低調模糊,以扁案貪瀆詭辯之程度,誠如之前聯合報社論所說的:陳水扁儼然是一名以貪汙為常業的總統,吳淑珍則是貪婪成性、態度卑劣;在貪扁操作下,顛倒是非,撕裂族群,任令人間是非黑白不分,這其實才是扁案帶給國家社會的最大痛苦!這也是何以馬英九能大勝之原因。但可惜冬烘拘泥的馬英九,非但不能利用扁案之民氣除惡務盡以快民心,反而一再以法匠名士之忸態,縱令特偵首長與共犯曖昧不清;任令曲學詖行之徒顛倒是非;禮遇貪扁如太上皇般在看守所肆意頤指司法,氣使輿論!徒令是非錯亂,人心混淆,實拜馬的拘泥法匠個性所賜。看了日前那群年輕媽媽及學子,在「人文首璽」前熱淚盈眶大喊「陳致中加油;台灣人加油」的場景,心中之痛,豈是一句粗話可吐。「惡鄰環伺,豈容我待!」早知徒來一個「呆滯拘泥」的法匠,則又何須政黨輪替?
我在另篇文章中曾提過,依法行政是太平盛世的德政;卻是亂世無能的代名詞!更重要的是,主政者除有依法行政的「小義」外,更重要的是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的春秋「大義」!而今,天道已晦,捨我輩其誰赴之;此不正是我輩倡正言、距詖行之歷史時刻?但正如電就中史陶芬柏格所碰到的場景一樣,「你神經病啊!」可見屈原與史陶芬柏格的困境,不因時空而有改善,也難怪憂憤國事的屈原會「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面對國民黨的鄉愿、懦弱及罔顧公義的面貌;相對而言,民進黨對貪汙者的厚顏狡辯,無恥迴護,其鄉愿、懦弱及罔顧公義之程度,豈是一句甚而過之而已。政黨政治淪落至此,怎不令關心國事者痛心疾首?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廿四!」回首來時路,終能深領屈原激憤的情緒;理解史陶芬柏格的無奈。唯有「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以慰,藉著講授《楚辭》機會,月來一直諄諄於學生者:際此濁世中,任何有良知的知識份子,任誰能不苦悶與憤慨?但也正因為如此,如何以洞見的智慧、勵品的堅持來行君之意,更有其潔身立品的普世價值,這不正是「卜居」的時代意義。若能見及此,則太史公讚譽於屈原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之期待,不正在你我良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