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迴圈
某日的午後帶著休息的心情,在速食店裡點了杯咖啡,隨手翻了翻店裡的雜誌,讓忙了一周的疲憊感得以緩一緩。雜誌上介紹了幾本過去自己曾經拜讀過的小說,內容是幾位名作家的導讀,解說該小說的意涵,並且以此基礎設計了心理測驗的小遊戲。每一本小說都賦予了一種性格,以及每一種性格的人會遭遇的人生課題。於是順手拿起了紙筆,玩玩這小遊戲。
我依著每個問題進行選擇,選擇了之後再依指示跳到另一個問題,以此類推之後,照道理說我應該會得到一個結果,被歸類為A、B、C或D型人。但問題就在這過程中,我選擇的答案竟然成了一個迴圈、得不到結果。或許讀者無法明白,我舉例稍作說明:一開始我回答了第一題之後,依指示跳到第三題;回答第三題之後再依指示跳到第五題;接著回答第五題之後,依指示竟然又跳回到第三題。於是,如果我還是依原來的選擇,就會在裡面繞圈圈,不會有最終的結果。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忽有所感,莫非這結果是在暗示我,自己正沉溺在人生的迴圈裡。人往往自認為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明瞭自己當下的課題,但事實上會不會僅僅只是當局者迷呢?面對人生的許多挑戰與困境,我們常常疲於應付當下的局面,誰能真正跳脫看待當時的自己。懂得反省的人,或許在事過境遷之後會進行檢討,但這似乎於事無補。然而再次面臨挑戰的時候,仍然跌入其中,依著自己的「習性」面對、解決問題,未曾從過去的經驗中記取教訓、改善自己的人生。
有時候不禁想著,是否應該遵照其他的人的建議行事,先拿掉自我或許人生會因此得到不一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全盤的否定自己,將人生的抉擇交給他人或是神鬼來定奪,這恐怕也不是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所能為之。佛家說「我執」是慾念的根源,也是眾生煩惱之本,聽來淺顯易懂,但深陷其中的你我又哪有這等能力跳脫呢?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要解決迴圈就必須在第三題的時候作別的選擇,這似乎也在暗示著自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是不是得選擇一條迥然不同的解決邏輯。但是,面對趣味性的心理測驗可以輕易的修改,但是面對人生的抉擇時,能這樣瀟灑的又有幾人呢?看過一些關於成功人士的傳記,這些人之中十之八九在面對人生的難題時,莫不是全力以赴解決當下的問題,渡過了則成了書籍中被人稱羨的知名人士。仔細理解這些成功人士,堅毅的「我執」信念是成就他們的根源,「善變」的特質絕對不會出現在這些人的身上。是以「我執」會成為一個人成功的動力,還是成為人生的迴圈幫手,似乎又難以論定。這中間些許的差異或許只是:有人選擇了面對問題,一點一滴的解開它;而有人則是急於擺脫問題,卻讓自己陷入問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