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魂兩岸情──記海峽兩岸「和在西安」書畫交流展
和者,有和善、詳和、和諧、和平共處之意,也是互相表示友好的「和」在西安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展,一行二十八人,由團長李錫奇先生領軍,以畫會友,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長安城,展開為時八天的參訪活動。
到達西安機場的首日已是傍晚時分,在比台北過無不及的堵車車潮中,緩慢的進入市區。
遙望窗外灰濛濛的天空,忽舊忽新忽而現代忽而古老的建築,遙想當年幾進幾落的大戶人家,也曾冠蓋風華不可一世的宅第,幾被現代化建築所取代,偶有飛簷紅瓦錯落其中,讓人彷彿置身時空隧道,一下是斑駁著歲月痕跡的古老的美麗與哀愁,一下是嶄新的高樓與進步象徵的高架環狀道路的時尚,肅肅然走過朝代更替的歷史城牆下,濃濃的古味,感動著經過的人們,讓迅速發展下的古城,仍然掙扎著向人們訴說它昔日的曾經,與急於汰舊換新的現代,這心情我能體會,屬於現代人急切的期望,但是,古老的長安城呢?歷經數代帝王建都名列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古城在完成現代化之後,還能保留多少歷史多少可供探索的古蹟,與多少古味風華?我走在這些寬闊的環狀道路之中思索著,忍不住擔心下次,當我再來,西安古城已被現代完全取代,要回憶歷史軌跡,怕不知該往何處尋覓了?在歷史長河的推動中,這必然的改變改變著一切事事物物,包括急於建設中的西安。
在晚宴過後,終於回到下榻的旅館,準備著第二天更緊湊的行程。
彷彿才剛入睡就被叫醒了,只為在預定時間趕到黃陵,大清早就在車陣中堵出了長安城外,伴著黃土高原的漫漫沙塵和望不盡的灰色天空與黃色大地,偶有新舊交錯的村落掠過眼簾,越往北走,越有數不盡的驚奇散佈其中,正值春季的高原桃李處處綻放著起起伏伏的嶺上點綴著窯洞的神秘,在清明時節沒有雨紛紛的乾冷氣候中,肅然頂禮著炎黃子孫之源頭,軒轅黃帝之陵,中華血脈之魂,在古禮之樂音裊裊中細數胸中之迴盪。
起早趕晚的第三天,此行的重頭戲正式開鑼,在西安亮寶樓為期五天的交流展開幕剪綵,除了兩方代表人之外,臨時增加了台灣來的吳伯雄先生,和大家一起參觀展覽後匆匆離去。
午宴後,為時兩天的學術研討和筆會,我方的領隊李錫奇先生首先上台,畫家朱為白先生、楊識宏先生、鐘俊雄先生、陶文岳先生也分別上台做專題演講,精闢的見解和充實的內容都博得滿堂彩,而西安方面也由美術院校的教授和畫家上台演講,雙方你來我往交流甚愉,接著更由書畫家上場以筆會友,只見筆來墨往不亦樂乎,台灣藝術家由陶晴山先生開筆,吳鼎仁先生、林淑女女士、李重重女士、陳能梨女士也各展所長,為筆會增添不少掌聲。
此行的主要目的既已完成,接下來的旅遊參訪當然是輕鬆愉快,從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世園會、陝西兵馬俑博物館到西安碑林博物館、茂陵、昭陵等,無一不是細細體會著中華古文物精髓的最好機會,當然,更不能放過參觀皮影博物館瞭解皮影製作工序的機會,以及觀賞華清池園林,觀看一曲傳唱千年的愛情絕響「長恨歌」,這一部戶外大型歷史舞劇的聲光震憾華美絕倫的演出。
揮別驪山之後,我們即將離開西安,從古老的城牆走過之後,我不僅僅看到古城的豐富,也看到它的純樸熱誠以及對於訪客的真誠心意,八天相處,從藝術觀念到人情世故,我們多有體會思量,此次和在西安,希望不久的將來和在台灣,又是另一次藝術交流的開始,讓友誼永續,讓情意長留。
櫻花夾道,綠柳搖曳的迷濛春景襯著古城的典雅婉約,在思鄉與依依不捨的矛盾中,我們真的是滿載而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