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能﹐金門能不能﹖
媒體報導,長年擺盪於是否設立觀光賭場的澎湖,擬由澎湖縣政府成立「澎湖能源科技公司」,預計澎湖縣民與澎湖縣政府投資比重達55%,包括台汽電、德國Enercon與丹麥的Vesta等技術廠商均有意入股,總投資金額達74億元。
澎湖縣長王乾發表示,預計今年6月,澎湖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可正式獲得澎湖縣議會通過,希望在民國104年時,澎湖能源公司的124百萬瓦(MW)裝置容量可以全部完成,屆時發電除供澎湖全境所需,尚有多餘電力外賣,賣電將為澎湖帶來穩定收益。
另根據行政院經建會通過的「建置澎湖低碳島專案計畫」,經濟部與澎湖縣政府合力推動將澎湖建設成「離島型低碳城市」,並打造虎井島、桶盤島、吉貝島與七美島為「零碳示範島」,預計達成民國10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94年減少50%之目標,打造澎湖成為世界級的低碳島。
澎湖縣政府的再生能源發展計畫,固然源於中央政府建置低碳島的既定方針,尤為重要者仍是主政者的視野與決心,對此,媒體均給予高度之肯定,100年3月28日聯合報社論即以「經由澎湖海風寄上的祝福」為題,指出:澎湖縣政府發展再生能源,「開闢財源、節能減碳之外,更重要的意義是讓澎湖人靠自己的創意與力量站起來,拾回尊嚴」、「澎湖這番自力更生若告成功,將贏回澎湖人的自尊,以及澎湖發展的新境界。」
同為離島,我們對於澎湖人的決心當然寄予高度祝福,想問的是,澎湖能,金門能不能?
澎湖之所以選中風力發電,憑藉的是當地「多風」的地理環境,以各風能大國開發經驗,年平均風速達每秒四公尺以上就值得評估風力發電之開發,金門、澎湖兩島每年同樣有長達半年的東北季風,金門的風力雖然不若澎湖,但是否足以發展再生能源,總需要進一步評估。其實,在節能減碳成為顯學的今天,各先進國家無不將再生能源作為重大施政方向,「碳權」不僅可以交易,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對於各種再生能源之開發更給予相當之補助與獎勵,確實值得金門縣政府重視。
退萬步言,假設經過審慎評估,金門確無發展風力發電的條件,主其事者仍應對金門長遠之發展提出前瞻可行的方案,例如,以金門目前之主客觀條件,應該有朝環境大縣、環保大縣發展的空間,金門縣政府能否提出鼓勵節能減碳的具體措施?金門縣議會能否制訂鼓勵環保的自治條例?
金門要永續經營,絕不能只靠金門酒廠的盈餘,金門的永續發展,尤其不能只靠發放現金式的所謂福利措施,較諸台灣各縣市,金門縣政府的財政狀況可謂優等生,澎湖能,金門能不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