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說出自信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世聰。
點閱率:614
字型大小:

口語表達已經是新世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口語表達更是自信心的關鍵。幾年前,美國一所名校提供了八個獎學金的名額給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結果面試過後,八個獎學金名額統統被大陸的學生拿走,得知此事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很訝異,她特別去了解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大陸的學生上台個個侃侃而談,台灣的學生上台卻個個扭扭捏捏。」兩相對照,台灣學生自信不足,相形失色,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
為何哈佛大學校長指出「表達溝通能力」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標?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處面試、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如何流暢、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順利與人溝通、分享、討論,甚至說服、影響別人,已經愈來愈重要。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紛紛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台灣推動了十年教改,九年一貫課程強調的培養學生帶得走的十大能力,其中第四項能力就是-表達、溝通與分享的基本能力,但這一能力最快速、直接而重要的莫過於口語表達能力,但當我們的孩子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怎麼辦?
幾年前有一次我到土銀辦事情,遇到長住金門傳福音的已故天主教費神父,操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禁不住好奇地問他:「你是怎麼學好金門話的?」,沒想到費神父一派輕鬆地回答:「黑白講的!」這雖然是玩笑話,卻也是實情,誰說說話一定要從說話課和演講學,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分享,其實才是真正學習口語表達的機會,所以我們的學校教育應多製造讓學生表達的機會,課堂上師生的口語互動,班會的報告討論、甚至大場面讓學生發表的機會。過去筆者就讀師專,每一學期每班都會輪派一、二次分散到全校各班去作晨間演講三至五分鐘,並且派另一班同學當評審和回饋,這對我們當年這些來自鄉下,羞怯的師專生而言,不僅是項挑戰,更是一個很好練習說話的機會。
四月初我到台北研習順便報名參加,司改會法律向下紮根中心舉辦的一項「作決定!校園公民會議」創意教學研習會,發現台灣很多學校都已經開始使用校園公聽會的方式,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意見和參與學校的公共事務的決策。是的,學校教育的目的在培養未來的公民,如果我們不提供孩子學習機會,未來這些孩子恐怕只會成為「會投票的驢」罷了,所以首先要讓孩子有口語表達的機會,其次多安排一些口語表達的訓練課程,從小紮根起。西方教育認為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思想訓練,所以每一堂課都要設計讓學生應用到表達的機會。老師講完一個原則,就會讓學生挑戰這個原則、辯論這個原則。所以到任何一個場合,他們的學生都樂於發問,絕不會出現台灣多數出現的狀況,連個舉手的人都沒有。
其實「口才」已經不等於只是「口才」。它代表了這個人在想什麼,他的思考、邏輯、表達能力,甚至EQ的能力,「口才訓練其實就是腦力的訓練。」
這樣的腦力訓練不只是開一門說話課、或舉辦幾場演講比賽就足夠,它需要的是我們教育現場,教與學的大改變。從訓練被動聽話、只會背標準答案,轉而培養出獨立思考、熱情分享、勇於表達、說出自信的新世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