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夕遊出張所看西園鹽場之活化
「夕遊」是日文「鹽」的意思,「出張所」則是指出差工作之處。「夕遊出張所」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原為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所屬的專賣局台南分局安平分室,荒廢多年,日前才經過市政府整修,恢復昔日日式建築風貌,並委託給民間經營,每日吸引大批遊客造訪,順利為台南文化古城再添一新景點。
根據<金門志-經濟志>記載:「金門之建廠徵鹽,始自元朝大德元年(西元1296年),場轄十埕:上埕轄永安、官鎮、田墩、沙尾、浦頭。」縣志所記載有關鹽埕的這項資料中,在清朝以前所稱的田墩,指的就是現在所稱的西園鹽場。又根據西園黃氏某宗族族譜記載,其始祖及二世始祖是南宋移民,於元朝時自福建同安遷居西園,與〈金門縣志〉所載正好相符,因此西園之有鹽田的設置,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因不符合經濟效益,當時縣府又無推動「文化觀光」之概念,西園鹽場於民國84年正式關關。在廢棄多年後,文化局向行政院文建會爭取二千萬的預算,並於近幾年陸續完成以舊鹽場辦公室作為主題展示館、儲藏室作為典藏室、維修室作為特展室及「以場為家」傳統建築之修護、闢建停車場等工程,而原晒鹽場也刻正進行整建當中。
相較於「夕遊出張所」,西園鹽場擁有更為豐富的歷史背景及文化資源,特別是左近還有候鳥群的生態觀光加持,應該不難成為一熱鬧的觀光景點才是,但該場如今卻是一幅「門可羅雀」的景象,讓人不勝噓唏,而我們也不禁要問:「台南能,為何金門不能?」。
走進西園鹽場文化園區,區內保存相關文物、文獻資料不可不算詳盡,但多屬靜態展示,缺乏體驗性、參與性之題材。大家試想:遊客專程前來只能換到「走馬看花」的收穫,如果你是遊客會不會大失所望呢?更何況,一般旅行社根本不會安排此一既不順路、又無商機可圖的行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南市政府大膽的將「夕遊出張所」委託給民間經營,結合南科工業區的專業設計團隊,發展出多項特色產品。366色的生日彩鹽(配合遊客生日,就連3月29日都有)賦予鹽新時代的意涵;新增伴手禮─雪鹽燒(形如包子、外層是鹽、裡面是蛋,烤之後敲開鹽殼食用,蛋黃滑嫩、蛋白香Q,帶有淡淡的鹽燒味)。多一點商業色彩,更能吸引遊客上門,寓教於樂,文化古蹟才能真正獲得新的生命!
環顧金門,有很多的文化遺產、歷史古蹟,花了大批的經費、裝修地漂漂亮亮,但就是吸引不了遊客上門,形同「蚊子館」一般!如今「夕遊出張所」的成功案例提供給我們一個新的思維,那就是委託民間經營,說不定此法就比「滅飛」殺蟲劑還管用,同時又能為金門的文化觀光注入新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