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構工苦仙谷爬山樂
金門曾因戰地特殊背景,而累積無數寶貴的資產,而隨著政府大力發展觀光,這些戰地遺跡也都相繼成為賣點,深深吸引著訪客青睞。擎天廳與翟山坑道,都是經典的代表作。
戰時的金門,居於需要,構築許多軍事設施與地下坑道,打坑道幾乎是「構工作業」危險性最高的工作,並一度與「站海防哨」成為阿兵哥壓力最大的任務,卻也成為「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退伍後最為津津樂道的回憶。
每當陪著親友走過翟山坑道,讓人再三想起那段在太武山谷修煉的日子,住在那「冬暖夏涼」的天地中,若非拜現代科技之賜,可藉由電器照明來工作,伸手不見五指的洞中歲月真不知有多長?而「涼夏」的日子,坑道裡經常會「滴水」,更須經常把棉被枕頭拿到洞外曝晒,以免太潮濕而發霉發臭。
六零年代,大家開始瘋金庸小說,故事男主角常在坑道洞中閉關修煉,而成就一身武功絕學,不過故事的地點大都在乾燥的北方,而金門的坑道,除了擁有宏偉的美譽,還有潮濕的霉味,任何人連續閉關一個月不出門,恐怕骨頭不是生銹,就是得了風濕。
劉學長曾三度金門,兩度在山谷中同甘共苦成為同事,首次住進坑道時,恰逢金門雨季,操場上唏哩嘩啦,坑道裡叮叮咚咚,床上棉被常會濕了一大片,似乎是金門老天爺送給他的見面禮。廖學長曾因功受腿傷,住了三個月坑道,關節有些受不了,也就趕緊就醫保養。
林學長身懷絕技,在官校時曾拜老師傅學中醫,專攻針灸。太武山谷中的日子,公務之餘,也常發揮專長,為長官同事們分憂解愁,並分享一些養生保命的心得,最大的秘訣正是歷任指揮官所要求,「每天固定的運動」,而住在山谷中,「爬山」正是最為理想的運動,每當晨昏運動時間,老參總怕大家悶壞,全部趕到坑道外去爬山,老同事因而都未見有風濕之苦。
坑道生活除了有「潮濕」之苦外,最怕的是「霉味」之害,許多坑道庫房常年封閉,因潮濕而產生霉味,常會引人作嘔,即使是辦公室與寢室裡不常動到的死角,也常易生霉味,呼吸系統較脆弱的夥伴,健康常受影響。而對於每位學長而言,在坑道中「挑燈夜戰」數日後,走出坑道「吸一口新鮮空氣」,常認為是人生最大享受。
金門山脈構造都以花崗石為主,當挖掘成地下化工事時,堅固的岩脈構成如銅牆鐵壁般保護網,的確能安定人心。而媒體曾報導岩石坑道中藏著一種無形殺手「氡氣」,對於人體健康有害。所幸金門的坑道這種輻射性氣體較弱,太武山谷看來是個洞天福地,因為幾十年來,學長們來來往往,也都平安無事,而蒞金貴賓參訪翟山,面對這鬼斧神工,也都能欣喜的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