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灣民主的高度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增城。
點閱率:887

一月十四日總統大選開票後二小時內,台灣社會即回歸平靜,選前的各種抹黑、謾罵與小道雜音等,選後也全部一併停止,這是台灣民主成熟的表現。這種民主的成就,不是第三世界所謂民主國家可比擬的;更是中國大陸未來走向民主的取經之道。
台灣因李登輝與陳水扁當政二十年,主張自我封鎖,導致在經濟上二十年的停頓,此二十年正逢東亞各國蓬勃發展,特別是大陸經濟更是翻了好幾番,不但超過歐美各國,而且直逼美國!這期間台灣原本的經濟體由仰賴歐美轉為仰賴中國大陸,以前台灣富小弟與大陸窮大哥,角色互變;不過,台灣的島國經濟自有一套自我發展的謀生之道。而這套謀生之道的基礎在於成熟的民主法治,台灣民主法治的經驗,是繼台灣經濟經驗再次的提供大陸未來走向的參考。
目前台灣因經濟低迷,對大陸的強勢經濟體有點自我矮化。殊不知經濟與政治是一體的兩面,大陸的經濟走到全民有點資產的現階段,要走社會主義的回頭路,已不可能了;只有隨經濟的發展另闢政治的空間,而這政治空間就是民主法治,這一點恰好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勝場。
大陸領導們有沒有像蔣經國一樣的自信,將權力下放,由一黨專政到一黨獨大,再到政黨政治的民主競爭?當然這種自信無法在空間上擁有數十省的大陸與台灣一地相比,在時間上也無法如台灣自1950年就不斷地實驗與檢驗民主。不過相信以大陸領導們一代優於一代的治理建設大陸,有朝一日會不得不走向民主。也相信有台灣的民主政治經驗,可提供大陸在時間與素質上以更成熟的方式走向民主。
台灣的民主經驗,一如來台就讀的淡江大學陸生蔡博藝在觀察台灣選情時的描述:在一片網民批判選舉時的民粹,也說「我們也沒有資格評論人家,跪著的人不能罵人家站著」。
台灣的民主經驗不必帶有某種統戰與反統戰的目的,應以中華文化為基調的善意,來引導大陸領導們以穩定大陸局面慢慢地、逐步地走向民主,只因我們都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大陸不能只有實踐民族與民生的二民思想與路線,還有一個民權。兩岸領導如果能繼民生問題,進一步洽商民權,那時離「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句夢想家的話,大概不遠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