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教育的能量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亞馨。
點閱率:771

開春以來,綿綿春雨下了整個月,不單是棉被發潮,連心情也陰陰冷冷快要發霉了,有些不耐這樣濕寒的天氣到底還要持續多久。看看新聞氣象,轉來轉去,都是那幾個事件在重覆著播放,而這些暴力血腥的畫面,只突顯出現今社會的暴戾之氣,不僅讓人覺得不寒而慄,也讓人深深警省,這文明物質富足的世代,是不是缺少了些什麼或該補足某些斷層的什麼呢?
總是聽見政府高層空談一些推廣中華文化的口號,而少具體實質的推廣動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奧妙,又豈是幾場煙火似的展覽展示所能推動,文化教育其實要從根部深耕,從小的教育環境去培養,可不可以不要再升學掛帥,可不可以不要再填鴨,而是從我們固有的倫理、美德教育去著手。譬如我們的書法、水墨、音樂、舞蹈、陶藝等,讓學生有時間去接觸,譬如我們的禮義廉恥四維八德,讓學生知道何謂善、何謂德、何謂信、何謂義,書讀得再多,如果沒有這些文化倫理做基礎,唸再多的博士也彌補不了中間的斷層,再多的物質文明也填不滿空虛的心靈。
其實,開春以來也有偶而的陽光露臉,那短暫的一兩天,就得趕緊抓住機會去曬曬太陽。櫻花開了,梅花謝了,這自然榮枯的現象,就像歲月四季輪替,就像人之生老病死自然百態,在宇宙大地上演著不斷的薪火相傳,我們無法抗拒這自然現象,當然得自我調適,在自然中學習如何自處,如何去欣賞美的事物轉化為自己的能量,而美的事物包羅萬象,去欣賞一檔書畫展,心情就怡然了,去聆聽一場音樂表演,心靈就充實了,能夠讓人放鬆神經的美好事物太多了,這些隨處可得的精神糧食其實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種籽的散播,如何去深入的撒向社區家庭與學校,層層向外擴散,那就是社會大眾們都可以努力的方向,因為,文化教育責任,除了政府的推動之外,你我也是責無旁貸啊!
在雨季即將過去之時,元宵燈會也將告一段落,年節終於過了,在絢爛歸於平淡之時,我們也將調整心態,迎接嶄新龍年的挑戰,希望在新人新氣象的領導之下,我們的文化教育會有更嶄新的改革和表現,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快樂中學習,在文化熏陶下成長,讓文化立國的政策更徹底的擴展推廣和實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