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訪眷村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傑。
點閱率:760

曾於部落格讀到有關眷村的彩繪,頗感好奇,國外常見街頭塗鴉,而眷村彩繪是否欲將老舊社區塗裝美化賦予新生呢?還是純屬藝術表現?因此,走訪了台北市的四四南村、高雄市左營的眷村及左營眷村文化中心。
遠自日本投降,國軍及政府官員來台接收,為了安置隨同而來的眷屬便有了眷村。大陸全面失守後,幾十萬國軍隨著政府撤退來台,各地的眷村社區才大量增多起來,一說全省曾多達一千一百多個眷村。
這是一場歷史悲劇,說不盡的淚水與傷悲,這些老兵原以為很快便可再度返鄉,但一待便是數十載,他鄉變故鄉。其間兩岸的思念牽掛、親人的生離死別,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了解的。直到大陸撤退後一段長時間,兩岸才有了初步的通郵。左營眷村文化中心玻璃櫃內展出的信件,盡是淚水、思念與辛酸。
台北的四四南村是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所蓋,為台北市的第一個眷村。目前眷村房屋大部分已拆除,僅保留四棟屋舍及中間的一處廣場,是台北市紀念眷村的一處場所,稱作「信義公民會館」。村後矗立的台北一零一,與會館一高一低形成有趣的對比。位於左營的自助新村,牆上彩繪各種塗鴉,社區裡還住著居民,是一處活生生的眷村。眷村內的塗鴉KUSO意味濃厚,有老蔣總統的玉照、武器軍艦、卡通人物、大同寶寶……。有的牆上掛滿琳瑯滿目的鐘及黑膠唱片、牆頭及屋頂立著觀音菩薩塑像及各式玩偶、甚至連電視機收音機都拿來裝飾,讓人感覺像是一場裝置藝術。
印象中,眷村是簡單而小面積的居家環境,但左營明德新村卻完完全全顛覆了我的刻板印象。這眷村皆是獨門獨院的大宅第,巷道寬闊花木扶疏,有些房舍掩映在一片綠意光影中顯得格外好看;路旁盡是可兩手環抱,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樹。社區旁有一大操場,內有一司令台,想當年定是社區活動及娛樂表演的熱鬧場所。據說這社區是當年接收自日軍遺留下來的房舍,後改為將軍的眷舍,因此有「將軍村」之稱,這是眷村的另一道風景。
「眷村菜」最近也大行其道,應是指來自大陸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人帶來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在眷村裡交流、融合、演變,而形成的菜色。以賣眷村菜招徠顧客的餐館,室內則以昔日特有的獎狀、證件、勳章、反共標語……來裝飾。
眷村文化是台灣特殊時空下的產物,一頁的歷史,值得我們珍惜與保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