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店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858

最近報載:不少觀光客到台北必造訪誠品書店。其實我們家大小每到台北也都會逛書店,這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地方。根據誠品董事長透露,三十多年前面臨中年危機時,史懷哲的著作讓他的生命獲得啟發。因此在誠品創立逾二十二年之際,重新翻譯出版史懷哲「生命的思索」及「文明的哲學」兩本書,並由董事長吳清友發表分享,他認為因閱讀史懷哲的書而影響到他的後半生,所以希望國人也應透過書籍的閱讀,增進對生命的尊重,讓社會文明能持續發展。這也就是他創立誠品書店最大的原因,並以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現實中,同時也改變人類的生活。
從小喜歡閱讀的我,非常喜歡書,記得就讀國小時,每當領到新的教科書,就會先聞聞那種特殊的書香味,然後就恨不得把這本書馬上看完。到了三年級時,看到同學買「良友」,也就是現在的「參考書」,因沒錢買,只好向同學借。常趁他不看時就向他借,每次借來,還是先聞一下那種與教科書不同的書香味,那時候不知道為甚麼?現在才推知:可能是紙質不同的關係吧!總之,引起我把這本書很快閱讀完的動力就是那種書的味道。雖然知道那時候賣良友的地方是在金城(後浦)的文化書店,但因家境不佳,而且那時我爸原本就不想讓我唸書,那敢向他要錢買參考書!到國小五年級,為了家計,他就真的不讓我上學,幸好那時候的許水澤校長及許乃交老師、表叔許石堅老師每天找時間到我家勸我爸,經過一個禮拜的苦戰勸說,才同意我上學。視書如命的我,真地欣喜若狂,拿著書包就衝到學校。國中一年級時,課本雖然變成多字少圖,但仍對書感到無比興趣,尤其那時是要繳註冊費買的,因此更覺得珍惜,非得要把書讀得滾瓜爛熟;到國二時又看到同學有參考書,還是不敢要錢買,因每次註冊時,父親就向別人借錢,所幸每次都利用領來的清寒助學金及嘉新獎學金,領到後全數還給父親,但買參考書的事只好另想辦法了。記得那時候,祖母怕我肚子餓,每天給我一塊錢買東西吃,但我常省下來,一個月可省二十來塊,大約就可買一本參考書,因此常等到積滿足夠的錢,就到書店買書。記得那時金城有「翰林書店」「國泰書店」,買
來後更是視書如命,愛不釋手。
時間過得真快,從苦讀到教書,結婚生子成家,記得孩子小時候也常利用假日帶他們逛書店,因那時的書店,金城有「欣欣書店」、「翰林書店」,金湖有「源成書店」,可能是市場問題,孩子要看的書,源成較多,所以常利用假日帶孩子看書買書,因此也養成孩子看書閱讀的習慣,所以每次都買很多書回家,除了參考書外,還有他們想看的武俠小說、漫畫書。寒暑假也都帶他們到台北市重慶南路一帶的書店,讓他們看書、選書、買書,不過常限定:除課內參考書外,其他書都要在課餘時間看。因此也養成他們速讀的習慣,因為他們想要在短時間內看更多的書。
隨著時代的變化,資訊的發達,許多孩子都以電腦為主,金門的書店也越來越少,不過還是覺得紙本的書比電子書更有閱讀價值。正當全球推展閱讀習慣和終身學習之際,我們仍希望金門的書店必須要轉型,並發展類似誠品書店般的模式,雖然現在各校都大力推展閱讀運動及添購書籍,但與培養孩子自動閱讀的習慣方式不同。所以僅提出自己的經驗供父母及老師們培養孩子及學生閱讀的參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