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春秋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724
字型大小:

春雨綿綿的三月暗夜,樹清兄匆匆背著一大袋的資料簡報與照片,睡眼惺忪,這是我們約定最後補充圖片的期限。距離原先計畫出版時限,我們已整整延後了三個月。「成也樹清,延也樹清」。在最後與時間賽跑的期限裡,他仍堅持要替每一位受採訪者,搭配一張相片,見證文字的真實性與時空背景--雖然歷史追溯可能遠達二十年前。不難想像,上個世紀所能存留的包含泛黃老照片、舊刊物及印刷模糊的剪報圖片……,我笑樹清這些資料如果早在半年前就拼湊出來,我們此時應該是開慶功宴,而不是冒著暗夜微雨,為找不到一處適合整理資料的地方而徘徊永和街頭。
嚴格說來,這不算是太龐大的設計案件,忝為套書的視覺統籌,我能施展的空間有限。礙於整體預算的考量,最後決定放棄彩色印刷條件。這樣,除了讓我專心於內頁版面編排,也讓每一幀照片回歸到最純粹的黑白層次,展現不同時期的風采與背景。但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做為一位設計者,我仍堅持在封面裝幀及套書精裝盒的包裝材質上花費心思。如此充滿家鄉濃情的出版品,我們有義務讓她風光坦蕩、雍容登場,這是一部見證近現代金門人奮鬥史的典籍,值得慎重、值得典藏。
出版的另一層意義是:套書完全出自於旅台鄉親自發性的出版計畫,沒有動用到公部門的資助。從撰稿、修訂、圖片拍攝蒐集、編目集卷、設計、印製,全部由編輯小組獨立運作,無薪無俸,僅象徵性每月支付作者楊樹清基本生活開銷。主要的經費來源則有勞聯誼會會長牧羊女辛勤的勸募,應該是家鄉情誼觸動了這些遠鄉遊子的企業家們,他們的熱忱支持與資助,讓我們有了勇於出發的從容,也才能達成出版的夢想。
對於一位戮力埋首,費心要完成一套至少是完整而精確的大部套書的作者而言,我能理解其間的煩瑣與糾纏,也只有像楊樹清這樣的人,孜孜不倦的花了近十年時間,斷斷續續為金門家鄉的書寫而堅持。至於最終能在諸多鄉親的鼓勵與催促下,化片段而成輯,成為金門史上,一套最龐大而完整的地方人物典籍,幾乎是「近現代金門發展史」(所有的歷史不都是因人而開創、而留下記錄嗎?相較於一年期限的整編計畫,時間相形短絀,不過這原是當初大夥討論出來的排程。樹清後來每個月勉強羅列出幾經重新排列組合的分卷書目,進度持續停頓。一回聚會,和吳鈞堯討論,我們不約而同認為就維持最初的文字狀態,僅在文末針對有重大成就、獲獎或者生命情境轉變的部份添加註文,讓套書成為一部金門近現代「斷代史」,而時間點就設在1947-2010年間,風雨煙雲、春秋島嶼。如果還行有餘力,或後繼有人願意繼續後編,也保留延續的空間。
二○○九年,鄉訊聯誼會新莊聚,時任聯誼會會長的吳奎新兄,提議出版《金門鄉訊人物誌》及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正式申請社團二大議題,如今我們終於達成其一。
對於楊樹清而言,堂堂十冊《金門鄉訊人物誌》的出版,至少彌補了他在文學創作的一大段空白。雖然,他堅稱這套書是他發心為金門家鄉而書寫的人物採訪記錄,與文學屬性無關。但我們認為文學不文學都無損於這套囊括近四百位金門人奮鬥紀實的精采故事,溫馨而動人的真誠書寫,記錄了近二十年來值得記上一筆的金門典範人物,某種程度而言,不也是金門家鄉美麗而真誠的文學風景嗎?
前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教授曾經不只一次說過:「世界上大概不會再有第二個如楊樹清這號人物,花了一輩子的心力只專注於一座島嶼,用生命情感持續書寫。」
二○○○年初,牧羊女會長和李台山秘書長確認展開出版計畫,編輯小組包含牧羊女、李台山、楊樹清、陳妙玲、洪玉芬、辛志鵬和我,偶而也邀請幾位好朋友如李錫奇老師伉儷、吳鈞堯、顏艾琳、李子恆、李錫敏、洪世國等人提供意見,維持著每月一次的編輯會議,大都選在台北市的各大飯店下午茶場地。我們各自支出了工作時間,李台山兄則專職負責刷卡結帳,他說,我們不但要完成出版計畫,最好也同時吃遍台北市各飯店的美食。我想,這也是支撐我們持續努力不怠的動力之一吧。
會長牧羊女則一貫堅持:「我把任內聚餐吃飯的基金,轉換成一套可以長久流傳的傳記大菜,獻給所有心中還惦記著金門家鄉的鄉親們,大菜端出來了,讓我們一起分享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