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十二年國教實施看人才培育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世聰。
點閱率:657

上週六利用赴台參加綜合領域工作坊之便,報名參加台大師培中心承辦的「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規畫座談會」,也聆聽到新上任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對十二年國教和人才培育的一些論述和看法。座談會有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對台北市一些國民教育的辦學特色,如:高中開第二外語、透過國中小校長教學領導和觀課來提升老師的教學品質等。也有大學教授、來自頂尖明星高中的建中校長、景美女中校長、全國教師會、家長聯盟團體代表,以及在地的教師、家長、學生等多位與談人,進行對話討論,會中大家都有「人才就是國力,也就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十二國教應積極培養台灣未來的人才」之共識。但對於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才上路?全面性或大部分免試入學是否會消滅掉明星高中,以致忽視了精英教育,導致頂尖人才的培育受到影響,降低了國家競爭力?以免試入學方式,超額比序訂定的方式是否會影響到國中教學的正常化,導致學生另類的學習競爭,造成另一股補習風潮?公私立高中職齊一學費,會讓私中吸納走優秀和家境不錯的學生,是否會使私中明星化,公立高中國教化?
綜合這場座談會的看法,尤其是部長強調這是他就任部長所遇到最嚴峻的挑戰,有著做不好就走人的打算,個人以為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是教育公共化,特別是教育資源公平正義分配的體現,也是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在目前全世界實施十年以上國民教育的國家已有40餘國的情況下,為了國家未來的發展不得不為的重大措施。除了力求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縮小城鄉差距、引導學生多元發展,紓緩學生升學壓力以外,更應注意學生素質的提升和多元能力的培養,過去教改十年後國中畢業生素為人詬病的是:學生素質的降低;甚至台灣在廣設大學之後,由於沒有很好的篩選制度,導致高教品質日益低落,造成高中國中化、大學高中化,這的確是台灣教育的危機。因此,保留少部份培養精英教育的明星學校仍有存在的價值、至於高中方面應朝向社區、特色高中來努力,發展特色課程、活化教學,尤其技職教育更應落實;國中方面,提供更多元優質的教學環境、加強多元評量機制,倡導五育均衡的教育,才能因材施教、適性揚材。當然國中與高中課程更要力求優質無縫的銜接,及早讓十二年國教課程一貫化。
當然要辦好十二年國教,除了相關配套外,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經費和資源的投入和籌措,恐是攸關成敗的變數,如果對國民教育不投入更多資源,卻想讓國民教育辦得成功,恐怕是緣木求魚,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培養人才,才能提昇國家競爭,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和框架,來教育現代的學生成為未來世界有競爭力而優質的公民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