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朋友﹐當初怎麼認識你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志強。
點閱率:695

長年觀察動物的行為與閱讀相關報導,我發現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異性是人類擁有「生物本能」之外的情感,友情。以親情來講,生物為了繁衍後代組織長期配偶關係的不獨人類,鳥類中的鶴、鸛終其一生廝守到老。而哺乳類中的母非洲大象,更是一輩子維護、領導一整個家族的精神領袖,並世襲至牠的女兒。在具有社會性的動物界中,猴群、巨嘴鴉等,一個團體中即便互動多了,但是構成整個社會穩固的基礎卻是生存競爭,偶有的合作關係也無非是建立在共禦外侮。
在人類的社會中,朋友關係的發展,從認識、熟悉到成為知己(或稱朋友),則是一段無法預料的過程。最基礎的友情是在求學時代的三、五好友,總有幾個因為長時間膩在一起而成為至交的。但隨著時空的疏離,學生時代至交間的情誼也看似逐漸褪去。直到某一日不期而遇,這情誼(或說記憶)卻很容易的被召喚出。
在職場上也會遇上一些因為工作上的互動,彼此碰面、聊天次數多了,工作或理念上覺得契合的,也莫名成了朋友。而這中間也不乏遇上有利益考量的結合關係,但往往在時間的淬煉中,真正的友情會被沉澱出。
更有的是因為興趣或文采間的彼此讚賞,而由景仰或惜才而產生的友誼,這類的友誼在其他種動物身上是絕對找不到的。特別是在「自古文人相輕」的魔咒之下,能放下「自我」由衷的欣賞他人作品的人更是萬分難得。
這幾年網路快速發展,過去幾個多年不見並且已失聯的朋友,透過搜尋我的名字,互相重新連結上,這是一個令人開心而感到神奇的經驗。我也試著透過尋找三十年前舉家搬離金門的一位小學同學,但當然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結果自然不盡如人意。但這也讓我好奇這網路發展出來的友誼到底是個怎樣的情愫?「臉書」產生超越空間的連結,兩個僅在網路上相識的人,究竟算不算「認識」?別說五官、年齡,有時甚至連性別都屬於存疑的狀況下聊天,百無禁忌的無所不聊。彼此之間的友情祗在連線時存在,下線之後就像天亮後的星斗了無蹤跡。
朋友,我們當初怎麼認識的?我仔細的想想過去幾個從初識到成為朋友的人,總是可以想起第一次認識時的場合,甚至當時認識時的心態與心情。但透過網路認識的「朋友」,好似網路般的虛擬,很難存有真實感,浮現於腦海的只是螢幕上的幾行字與卡通圖。或許在這通訊方便而快速的年代,我們得緩緩腳步思索,那些曾經出現在身旁的人們,不小心誤闖腦海記憶的人們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