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應設計自己的花季
最近賞櫻在臺灣,蔚為盛事,從武陵農場,到玉元宮,乃至阿里山,無不人滿為患,人潮帶來錢潮,景點附近的旅遊商機,也興旺起來,儼然成為提振觀光的最佳推手。或鑒於此,金門縣林務所也開始利用地區已馴化之山櫻花種源和部份耐熱品系,育成適合金門氣候的苗木,並大量栽植,以營造金門的櫻花林,自然也是希望帶來賞花人潮,達到行銷金門觀光之目的。
林務所的立意不可謂不佳,不過若僅賴櫻花的單一花種,可能只有內需旅遊的市場動能,對於吸引臺陸兩地旅客恐怕是有所不足,因為櫻花乃普遍品種,金門可以馴化,表示別處也行,金門如欲藉助花來拉動觀光產業,應進一步設計出具有金門特色的「花季」。
花開有時而成花季,乃大自然之規律,不過要藉助花季行銷觀光,就有賴人們創意的挹注,才能成功,歷來具地方特色的「花季」,之所以大受歡迎,除了花開的基本條件外,花開現場的氣氛營造,乃至花季文化的耕耘,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先在花開條件上,金門因處氣候溫和之地,欲營造繁花似錦,萬紫千紅的盛況,其實不難,但應形成當令的主題花卉,才能聚焦。個人愚見金門不妨將已馴化的花卉依四季羅列,每季分選一、兩種當令花卉作重點展示,不妨稱之為某季「花神」或「花仙子」,予以擬人化,以增加親切感。展示方式,除了傳統的露天栽植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室內空間,舉辦盆花、盆景,乃至插花的各式展覽,以豐富花的主題內容。
至於花開現場的氣氛營造,則以設立咖啡座最為簡便,也最能營造出休閒的氣氛;其他如花季的音樂會,則是絕妙的視聽饗宴,金門各級學校中就有不少的音樂社團,若能整合安排,就可讓遊客在花前月下聆賞樂音;當然個人式的表演活動也是可以准許的項目,台灣景區經常可見四處走唱的街頭藝人,玩賞之餘聞之,倒也是別有一番的浪漫情調。
此外,花季文化的形成,更是創意的展現,以臺灣著名的「苗栗桐花季」為例,其成功處就在於能與客家文化作充分的結合,而大大豐富了桐花季的主題內容,遊客來此,舉目所見,如:客家衣衫、客家料理,甚至客家婚禮……等,都充滿了濃濃的桐花味,所以來此便不只是賞花而已,更是一趟豐富的文化之旅,這是其他花季所無法取代的,其實桐花何曾有閩客之別,是人們的巧思妙慧讓兩者產生連結,從而達成相互拉抬的效果。
金門要靠花來吸引觀光客,單靠馴化幾株山櫻花是不夠的,如何設計出具有金門特色的「花季」文化,才是根本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