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山村居民的抉擇
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麓的一個小鎮,最近舉行公民投票,否決了加拿大一家礦業公司計畫在當地開採金礦的提議。參與公投的居民,以三分之二多數決,選擇保存山村的美景與寧靜的生活方式,拒絕了開採金礦可獲得豐厚的回饋金。小鎮居民只有四百五十人,散居在幾個山村。近年在其近郊的松林地層下,發現了蘊藏價值高達12億美元(約新台幣348億元)的金礦,有意開採的外國企業,承諾將提供四千三百多萬美元的回饋金,但居民不為所動,拒絕這一份天上掉下來的財富。
瑞士的國民平均所得雖然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並不是舉國皆是富人,高所得者還是集中在大都會或是一些觀光度假地區,偏遠山村的居民,平均收入還是相對較低。該小鎮位於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腳下,依傍美麗的梅德爾河谷(Medel Valley),沒有觀光纜車,也缺乏便利的生活機能設施,就業與交通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當地居民。現在,機會來了,商人承諾改善交通,提供就業機會,並且提撥可觀的權利金,這筆經費若是發給全鎮居民,無論男女老少,每人約可得到十萬美元,也就是將近新台幣三百萬元,但小鎮的居民卻敬謝不敏。在外人看來,坐擁金山不開採,又不願委外經營,真是一群傻子,尤其當今歐洲國家普遍面臨財政困窘及社會福利縮減的難題,這群人只為了保護環境與維持既有的生活步調,放棄了誘人的酬金,他們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工業革命之後,全球經濟步伐加快,百年銳於千載,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社會主義丟盔棄甲,跨國企業與各國政府沆瀣一氣,經濟發展變成硬道理,於是各國無不竭盡所能開發資源,以維持成長,導致地球資源日益枯竭,不僅人類生存環境備受威脅,天然美景也不斷消失。何處覓得桃花源,成為現代人的大夢;追根究底,人類熱衷於追求物質文明的動機,正是摧毀人間桃花源的肇因;而在遙遠的阿爾卑斯山腳下,卻有一群人拒絕金錢誘惑,不讓利慾薰心,只為了讓家園的青山長在,綠水長流。
此事不禁令人聯想到,目前在金門仍有一些人在努力爭取本地開放成為博奕特區,他們一直認定這是一帖能有效刺激地方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並且旁徵博引了許多國外成功的案例,鼓吹居民應開放心胸,勇敢邁步,以免錯失歷史發展際遇。如果按照這些人的高論與邏輯,瑞士山村居民的抉擇,實在是愚不可及。
宋代高僧法演曾說:「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警示人們凡事須留餘地,對人如此,對外在環境亦然。四月廿二日,「世界地球日」的前夕,瑞士山村的居民,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