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遺愛
我愛收集古物,愛到「勞民傷財,引起眾怒」,因為一買不可收拾,就是傷財,因為家人異口同聲撻伐我「亂買」,自然就是眾怒,但,我就是不知要迷途知返,也不打算回頭是岸!
我總是擺出一付「先知」的姿態,冠冕堂皇告訴家人我是在「買傢伙」,他們卻諷斥我將來再見,我兒子會把「那堆雜物」論斤賣掉,我抱著既不知生,何須知死,他們的苦口婆心,我都當成馬耳東風,我唯一明白的是,每次買到一件稱心如意的東西,都會盯視半天,樂由心生。
我喜歡收集古物件,興趣一波換一波,我喜歡金門傳統民俗器物,諸如碗甕盤碟、家具櫥櫃、文字墨寶(我都有收集過一些,只是數量上瞠乎兩位大收藏家陳添財、黃國泰先生之後),晚近我又添加了金門戰地文獻文物,我覺得這些東西正足以反映金門的戰地歷史,正足以反映金門百姓在軍管時期的滄桑歲月,正足以反映戰地民眾的一些甘苦記憶,同時,它們更是鄉土教育的教材證據,它們真正是發展金門觀光的文化財,是金門唯一,笑傲世人的資產。
尤其最近莒光樓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被偷,我更有理由向我的妻小說:「你看我早就知道這些戰地文物,是金門的寶貝,不然別人為什麼要偷?」,但老婆還是一幅鄙視的眼神說:你有本事收到全金門的嗎?老婆高見,我不予置評,但勳章被偷,卻真的反映出幾個議題來,尤其將軍家屬放出不排除收回將軍遺物的話語,那就不可等閒視之了,因為金門沒有胡璉將軍的遺物,要發展軍事觀光,那是沒看頭的。
勳章被偷,除了反映軍事迷的癖好,反映市場價值的需求,也迴射了我們的不識貨,真的搧了我們一個大耳光,說明我們對歷史文物的無知與管理的弱智,那接下去要怎麼辦?
懂歷史的人不一定懂文物,喜愛文物的人不一定有錢糧,有錢糧的人不一定有門道,會收藏的人不一定會管理,因此組織一個跨行業的「典藏小組」,恐怕要趕快催生,一個能有專屬預算,能夠合法使用經費,能夠用價購的就要趕快買,能夠用名聲回饋的,就要趕快頒授,只要有專人專責專機關來做這件事,金門要發展戰地觀光,才不會只看到空洞的碉堡坑道,內容卻乏善可陳。
而且我認為不只是胡璉將軍的遺物要讓它根留金門,金防部從民國38年到現在,已經歷任29位「司令官」(1-20任稱司令官;21-25任稱司令;26-29任稱指揮官),他們個人的文物用品都值得收藏;以及古寧頭戰役、823砲戰、大二膽戰役等相關文獻報導,都應該有多少買多少;60餘年來,無數在金門流血流汗的國軍將士,他們留下的軍旅照片、回憶錄、傳記等,都可以廣泛搜購;以及50-70年代,兩蔣黑白照片書籍,(已是大陸客見一本買一本的珍本。),只要有金門畫面的,都是可買該買,總之,要是我們能夠成立一個「戰地史料典藏資料庫」,那我們喊軍事觀光,才不會心虛。
胡璉將軍勳章的遺失,豈不正在提醒我們要珍惜金門的戰地文化財,我們喊戰地觀光,不能只是看硬體而已,文獻文物絕不可空缺,故,要做要趕快做,若等將來我們要到大陸才看得到金門的戰地文物,那豈對得起胡璉將軍以及眾多英雄好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