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孩子不壞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703

近來妻子屢屢發表她半年來的陪讀感言:「現在的孩子,壞又不受教!」
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國中的時候。自鄉下小學畢業後,循例上了學區的國中。國中和小學最大的差異就是學校來得大、同學來得多;不再是低矮的校舍,也不再是熟悉不過玩伴們。那時,流行因材施教、能力分班,入學前考了個小小的智力測驗,好班、普通班、放牛班各有所屬,但區別也就是學習氣氛的好壞、自覺性的高低,偶爾也會調皮搗蛋,幹些出格的事。
那時的孩子比較沒膽挑戰老師的「惡勢力」,因此搗蛋的對象通常是周遭的同學。比如:取些貶抑性的外號,或是訛言誰與某人要好,甚至結伙躲在廁所裡抽煙、欺侮看不順眼的同學等等。對照妻子口中學生們使壞的情形,似乎過了幾十年也沒什麼長進,只是現在的孩子比較敢勇於挑戰「權威」,這也似乎便是現在的孩子愈來愈難教的根由所在了。
對照今昔,偶爾會有這般的疑惑,「教改,教的是誰?又改了什麼?」一位享譽全球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導演了一齣十年教改大戲,沒演出著尊師重道、四海昇平,反倒是天天看到批判教改的火爆。學生們從感官空間裡,學到了大聲就有理,沒理可以拗,拗不過可以賴,賴不過乾脆嗆,反正大學生的名額要比考生多,老師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更不要提因材施教了,只要學生不要太「關照」自己,一切好說。教改下的白老鼠,倏然成了霸王貓;沒本事的制不住,有本事的,恐怕也得敗腦傷心,才能略收成效。
在這樣的教改體制下,教師反彈、學生焦慮,家長好比無頭蒼蠅。從廢國立編譯館教科書起,到「一綱多本」,再到廢除聯考,改成「基本學力測驗」,同步實施「多元入學方案」,以及「九年一貫」,甚至現在教育部展示決心要推動的十二年國教「非免試、非免費、非強迫」的三非免方案等等,每一套教改名詞的背後,都代表一套高深奧妙的教育理論,孩子更得為變幻萬端的甄試標準,練就十八般武藝,才能掙得一席之地。遙想當年咱們單純的學習動機,簡潔的奮鬥目標,倏地覺得:孩子難教,還真的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大人把他們搞複雜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不是極佳,便是最差,徘徊在中段的,教育不能使他成長,社會卻導引他急遽墜落。當年俺挨了老爹三巴掌,便曉得懸樑刺股、奮發圖強,現在連傻子都曉得要打家暴專線;當年老師中餐多賞個滷蛋,咱便理解當焚膏繼晷、銜草以報,現在的孩子只會說:「喂,不要害我膽固醇過高!」
聽說十二年國教要開跑了,人心躁動,學生、家長無所適從,唯一不變的,便是把孩子往補習班送。走筆至此,或許我應該這般回妻子:「孩子不壞,壞的是大人的自以為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