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淺碟才是金門之憂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599

何以號稱財政冠全國的金門,至今仍是開發中之城市?為何常年榮登「幸福城市」之福利小島,舉目卻是青壯年離鄉之絕徼?原因無他,因淺碟文化所致,以致大自遠眺世局,小到縣政規劃,均深陷於淺碟的幻迷中,十足張愛玲小說「五四遺事」的再現,諸如對朱熹的盲從。
多年來,我不止一次直斥所謂「燕南書院」在史事上之虛構。即使有人因別心而孤行;但只要對「漢學」、「宋學」稍有涉獵者都知道,朱熹本人在私德,尤其在學說上,何止是有爭議:他那種「只問身分,不問是非」的封建沙文思想,所謂「凡有獄訟,必先論其尊卑、上下…,而後聽其曲直之辭。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雖直不右…。」真不知他如何面對 先儒所高舉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的義理?此種荒誕思想,戴震早就痛斥為「以理殺人」!更別談他那種「存天理、去人欲」的荒謬絕情論點,完全漠視孟子「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的人文思想。此種扭曲先師思想、鄙視女性、滅絕人性的「學究」,怎在金門竟成為相互吹捧之偶像?原因無他,淺碟文化所致。
再來是,鄉誼當然有其歷史功能;但在全球化世代,一味強調本土,往往成為阻礙人才之朋黨:且看遠從秦代「李斯諫逐客書」,到近世日本「黑船事件」,乃至新加坡向全球廣聘人才之經驗,均可印證此論點。因此鄉誼,只宜隨緣,不可涉及政治層面。且看歐巴馬,幾曾出現返「肯亞」探親之語?道理在此。因為從歷史長河來看,本土與非本土的結果,成功者往往是後者,而鄉誼正是前者之濫觴。而今區區金門卻每見大張旗鼓所謂的「鄉訊聯誼活動」,誠不知看在識者眼中,作何感想?與其如此,何不認真禮聘各界菁英,規劃金門「宜居環境」,像新加坡城市藍圖一樣,「按期完成」各階段願景,以吸引各方菁英長住金門,這才是真愛金門之「鄉誼」。或有虛榮淺碟者流有異議,那麼何妨請這些動輒「以嘴愛金門者」,就現況立即舉家返金門長住以明志?
胡適曾痛斥民初社會不良風氣,卻有人偏說是聖賢禮義之邦。每次看到胡適的話,更讓我想起哈佛尤瑞(Willian Ury)教授的話:「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凡對自己不同意的主張曲意附和,就是懦弱的象徵,只會讓人輕視!」這或許是我多年來不斷屬文「正言」,或力責「馮道者流」的氣節蕩然;或直斥「以文亂道者流」的原因,更是我多年來力倡「讀書」之主因,因為唯有深厚的書香,才能撥開鄉愿、虛榮、功利、無知等迷霧,遠見萬里江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