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種苗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生命不只是為了存活,而是一連串愉快事件組成的鏈條。 孫越
放暑假了,家中往來的,淨是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孩子。或也不能說是無所事事,而是整天盯著電腦與電視。一放長假,孩子們的興趣變得更加專一,生活節奏也益發的簡單,而身為家長的我們,只多了一項新任務─叫吃飯!有時想想,這樣的童年生活真是無趣得可憐。
小時候,放暑假時我們還能抓「大雷」、摘芭樂,滿山遍野的玩耍,再不濟,也能玩玩「官兵抓強盜」、彈彈珠、打水漂,或是欣賞女孩們跳房子、玩紙娃過乾癮,而現在的孩子竟只剩下電腦與電視,豈不可憐?搬出了這套說法,果不然便被甫自小六畢業的女兒嗤之以鼻。
「時代變了好不好?因為那時候根本沒電視、電腦!」
這樣的說法似也不差,如若當年我們也有網路、電視、電腦,那林間聲嘶力竭的蟲鳴鳥叫是否還會贏得我們的青睞,又是否我們還能理直氣壯的享受那份單純的快樂?
我們擁有的更多,快樂卻愈來愈少;我們有更便利的溝通工具,人際關係卻愈來愈淡薄。這就好像,我們給孩子的愈來愈多,他卻同我們說:「我愈來愈無聊!」
聰明一點的父母會把孩子往暑期營隊或補習班裡送,反正規律點的生活,對孩子總是有好處的;而像我等這般都還搞不清楚補習到底要幹嘛的家長,只好每天精心的安排孩子的學習進度與課表,並調節適當的3C娛樂,不想還是得到「有夠無聊」的評價。當然,我們也曾經將孩子帶出冷氣房,去享受一回臭汗淋漓的暢快,回報我們的,依舊是那嘟嘴、跺腳毫無綴飾的無奈。時代或許真的變了,人心變得更難侍候,也更難讓人充滿歡欣的期待。
老婆大人提議,「大熱天出門著實太累,晚上找個操場走走,涼快兼運動。」
從中正國小右拐過了紅綠燈進了金門高中側門。這時才想起,畢業二十餘載,竟未曾真正踏入母校校園。燈光昏黃、草木扶疏、高樓新邸,久違的校園竟展現了全然陌生的姿態。小逛了一下,竟還迷了路,幸賴長者引路才找到了簇新的運動場。涼風習習,孩子們自動的玩起了「類」官兵抓強盜;健步如飛、一圈又一圈走不停的老人家們,令人衷心佩服。捶著才走兩、三圈便已僵硬的小腿,時不我予,恐係是當時最佳的心情寫照。應該還有許多這般潛伏心靈的「誘捕」,足以勾引出年少時單純的喜樂吧?這不,孩子們已經會自動自發的玩樂了,縱是同樣的臭汗淋漓,卻沒人再反映「有夠無聊」。
時代變了,應對進退便得有新的一套。我不忌諱成為自己年少時厭惡的老古板,卻也必需明瞭,單是古板著實應對不了現在孩子們對生活好奇的觸角。孩子們的暑假許真的離不開電視、電腦,與其嫌惡的對待,不如轉個念頭,嘗試尋找更多的愉快的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