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甘苦做公教神仙榜
每個地方的進步,公部門的努力居功厥偉,全體員工的殷勤奉獻則為成功的基石。軍公教部門,在正式編制員額之外,另外有非編制內員工,部隊稱為軍中雇員,公教界則稱約聘雇人員或臨時人員,他們雖然職等較低,工作量卻不見得輕,有些工作份量還比編制內人員重,見怪不怪。
早期駐防太武山時,外出督導的機會特別多,許多軍官常藉故往外跑,但若是「軍中雇員」,大都得乖乖待在辦公室,把事情做好再說。在上級單位,軍官要找車子很方便,祇要有機會出外督導,就順便找樂活。在那缺乏娛樂活動的年代,電動玩具店幾乎是阿兵哥流連所在,為解悶兒,有些軍官休假日不是忘情於方城之戰,就是當個酒國英雄,因而結交許多民間友人,而該做的事,不是交給文書兵,就是由軍中雇員代勞。
公部門有的是人才,但機靈又打混的人雖然不壞,也常令長官傷腦筋。編制內成員職務都非常神聖,可謂機關運作的鏍絲釘。而在正式員工之外,公部門還有約聘雇人員或臨時人員,學校還有代課老師,但工作都是同樣令人敬重。相較於正式公務員,聘雇人員薪資雖然無法相比,但比起臨時人員,待遇還是強多了。當下,比起參與永續就業抽籤的「八百壯士」,有份臨時人員的工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又是莫大的幸福。各單位有許多工作認真的正式職員,也有許多工作認真的非正式員工,這都是可喜可賀的。
部隊因任務特性等關係,加上輪調與服務年限等規定,所謂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每隔三、四年,有些單位成員幾乎會重換新人,碰到水昆兄,主官也是要傷腦筋,有的任由耍帥,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則適時處分,但有些人積習難改,主官也莫可奈何,二年後,新主官上任,再由他去傷腦筋吧。奇怪的是,曾經也深受其苦的我,對這些人竟然印象難忘。
公部門流動率較低,有些單位經過十餘年後成員都未變動的可能性極高,相對的,若恰巧機關單位有混仙,有可能同一單位就待很久,這樣的部屬,大都本性不壞,但再英明的主官也常感無奈。機關單位難免有打混摸魚,也是太極拳高手,正式人員把責任推給聘雇人員,聘雇人員再推給臨時人員,這類情形軍公教皆同,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頗為有趣。
軍令如山的部隊,如同深海的衙門,祇要有責任,難免都會有壓力。不論軍旅與公部門,在為國為民的大前提下,任何職務實際上不過是在謀份工作來養家餬口。而每位主官管,應該莫不希望所屬都能積極進取,奉獻熱誠,為民服務。人說公門好修行,在軍公教的大家庭裡,有待人人把自己角色扮演好,偶而當水昆兄無可厚非,但該正經的時候,還是有必要和眾夥伴同心帶著故鄉金門航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