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時間之神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657
字型大小:

時間是萬物的創造者,也是萬物的毀滅者,時間流動,萬物隨而滋長,人類智慧、知識得以累積,文明得以進展,但也在時間的巨輪下,人類一切努力成果──秦世阿房、羅馬神殿、愛與親情等─一總灰飛湮滅。
因此,西方哲學家自荷拉克里特(Heraclitus)以迄柏格森(Henri Bergson),皆視時間為變化與創造之神力。在古希臘,表示時間的有兩個字,一為Kairos,一為aion,前者意指人生轉捩點或宇宙變化之時機,後者意為永恆創造之神力。
然而,為了容納不斷創造的新生物,時間也必須不斷毀滅舊有的,自始,時間就具有了這種雙重性格──創造與毀滅。在世界各種文化中,時間也總是扮演著兩面人,時間老人所創造的一切,轉瞬又被它自己所吞食。希臘劇作家Hesiod(約公元前八百年在世)在悲劇Thegony中,描述了時間之神如何吞噬了親生子。最初,地神Gaia生下Uranus,是為天神,兩人婚媾而生下數子,其幼子Cronus即是時間之神。Gaia將其親子一一埋殺,但終為Cronus閹割並殺死,時間之神Cronus一如其父,吞噬了所有親生子,唯一子Zeus因藏匿克里特島得免,最後Zeus亦藉機殺了親父。可見,在希臘人眼中,時間已有創造與毀滅之雙重性格。
印度在吠陀期,視時間為天地的創造者和萬物之主,而在史詩Bhagavad-Gita中,時間之神Vishnu又自視為毀滅萬有的死亡使者,與Vishnu共治天下的大神Rudra-Siva,也同時具有這樣的雙重性格,Rudra-Siva為陽具的象徵,代表了生殖與創造,但祂卻也以死人頭骨為項鍊的死神。時間雖具生滅的兩種神力,古來人們卻往往著眼於其毀滅的力量,人類言及時間,無非意味著老朽、死亡、凋謝,成於時間者亦毀於時間,人類與時間的鬥爭,自始即註定失敗,這種感情形諸於文字,為挫折、徒然與倦怠。古埃及的「豎琴手之歌」,刻於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60-1580年)Antef王之墓上,可為例證:『世代遷逝,唯今人尚存,/昔時先祖,已安息金字塔,/美麗的死者,亦已安葬在塔中,/建築宮室的,豈能長居?/而他們的宮室今安在哉?/牆舍傾毀,一切還諸天地,/逝者無一返來傾訴,欲知他的景況,/唯有待吾人亦隨之而逝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