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票根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676

最近拍得五張電影票根,是民國六七十年代「金門戲院」、「金聲大戲院」、「育樂中心」、「中正堂」、「僑聲大戲院」的入場券,五張票根都只殘存一半,我撫摹之餘,對先前持有的主人,不由得產生一份「崇敬」的心,一般人看電影,入場坐定之後,莫不隨手丟棄票根,一個人會保存戰地政務時代金門五大戲院的票根,不是收藏成痴的怪咖,就是對金門情有獨鍾的人,這叫我好生敬佩!
手捻票跟,想起那段有許多阿兵哥的年代,思緒一下子回到從前,我常吹噓小時候看電影不用錢,吹得叫人目瞪口呆,其實不是我的本領強,不必買票就可以看電影,而是我憑著「委曲求全」以及「衝勁」的功夫,有一陣子我看電影還真的不花錢。
小時候,阿兵哥多,金門、金聲戲院假日更是人潮洶湧,我常拉著好心阿兵哥的衣角,央求帶我進場,或是靜待國歌聲起,假裝匆忙來不及撕票就奔跑入場,因此有一陣子,我看電影真的不用花錢,那是很刺激的回憶。
我記得看完如來神掌電影,回到家就學推掌風,看能否震倒一片牆;看完王羽的獨臂刀王,就到山上砍竹子,把自己的一隻手綑綁起來和同伴對打;看無字天書裡武功高強的壞人坐在山崖上,把天殘腳漲大要踩死好人,就急忙出聲要好人出劍刺向壞人腳底的罩門,這些電影情節,不管多久,都還記憶猶新。
這些記憶,是我童年時代看電影的懷念,是當年阿兵哥帶給我的,那時候我們除了玩田野,上山下海,抓蟲抓蝦之外,最寄望的享受就是到戲院看電影,一天零用錢五毛錢,一張票二塊五,當然不捨,因此只有抓住阿兵哥衣袖,央求「帶我進去」,當然這必須臉皮要厚,後來顧門撕票的阿伯拆穿我們看白戲的伎倆之後,看電影便斷了路,只有期待那天天降雨露,突然得來一次看電影的機會,而每年四月四日的兒童節,便成了我們最高興的期待。
我依稀記得的電影院,因為擁擠,夏天要一面搧扇一面看電影,後來加裝在頭上旋轉的吊扇,後來又跟上潮流裝冷氣,後來卻生意越來越差,只好一一關門拆房,如今,金門與金聲戲院已經消失無蹤,我只有藉著方寸大小的黑白照片,來看它,來追思那段看電影的歲月。
幾十年來,到金門當兵的人,不知千萬千,倘若我們能夠召喚他們回到當年當兵的地方,追尋往事,吃那年代才有的東西,買那年代才有的東西,看那年代才有的東西,這絕對是金門發展觀光的最大客源,因此,我肯定縣府推動老兵回金門活動,也肯定拍攝831電影,復建沙美戲院一帶五六十年代的街景。
但要藉戰地的追思與懷念來發展觀光,那時代的文獻器物照片圖冊,必須儘快儘早去張羅蒐集,我感覺現在的政府機關,對這方面好像還是缺乏專司專人專款在作後盾,因此,我怕將來會變成只是說說而已!因此,我認為想到就要趕快作,要以政府的力量來作,才會成功。
我們試想,如果將來有一天,金沙戲院又能播放電影,一樣的外觀,但內部是台北高雄都會級的高級音響舒適座椅,讓人享受到新舊時空交叉的快感,那會是多麼奇妙的享受,而復建之後街景,也能夠像「艋舺」電影的「剝皮寮」,能夠持續不斷的發揮多樣功能,不會乏人照顧淪為蚊子館,那會是多麼有成就的一件事!
金門小島,很多人都來過,如果我們能製作出一些讓人回憶的「票根」,有吃的住的用的等等,讓旅客帶回去,等幾十年之後再翻箱倒櫃,從箱底挖出滿滿的追思與回憶,那,才叫價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