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文化三寶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706
字型大小: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長洪 蘭撰文期望:「馬總統要拚歷史定位,就要作文化的總統,一個把中華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發揚的總統」!她認為要國家命脈長久,民族文化教育最優先。所以金門文化教育也值得我們發揚,我認為金門文化的三寶--朱熹、陳淵、胡璉,其精神值得我們發揚。
金門自南宋理學家朱熹,於紹興二十三年,擔任福建同安主簿(相當於今之縣政府執行長)後,相傳於五年任內,曾二度蒞金巡視,在古區太文巖寺內,設燕南書院講學,教化金門子民,從此民眾受朱子教化,家弦戶誦,采風島上,因而科甲聯登,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出了四十四位進士(宋代六位、明代三十一位、清代七位),遂有「海濱鄒魯」之譽。
金門文武進士中傳為美談者,有「父子進士」、「一榜五進士」、「九里三提督」,瓊林武進士蔡攀龍表現最出色。「開台進士」鄭用錫,是金門內洋人;「開澎進士」蔡廷蘭,是金門瓊林人,他們對台、澎地區的貢獻影響甚大,他們都是台、澎、金門人士所推崇敬佩的先聖先賢。明隆慶年間「滄海紀遺」一書之作者洪受,其故鄉西洪村,更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盛譽,也引為佳話。
金門從唐朝牧馬侯---陳淵,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率領一班人馬,以犧牲奉獻、啟發山林的精神,大刀開拓了浯島,先民們遺留給子民的,是勤勞純樸、刻苦奮勵、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多少考驗與衝擊,都一直薪火相傳,保留了這些傳家之寶,被譽為「金門恩主公」。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政府實施強迫教育,勤政愛民的金防部胡 璉司令官,鼓勵他的愛將,為地方興建學校,於是柏村國校、安瀾國校、述美國校、開瑄國校、多年國校……等等的「將軍學校」紛紛建立,駐軍廣泛深入各村落,建學校辦教育,使金門人開始接受教化。「將軍學校」辦教育,這是金門獨特教育愛之美。
四十七年金門發生「八二三」砲戰,政府為避免影響學生課業,遂將福建省立金門中學,九百多位初一到高三的學生,全部從金遷台,公費寄讀在台灣省各縣市的三十一所省立中學,使學生學業持續不斷。
時值今日,海峽兩岸雖已承平,惟憶及當年戰禍,仍不免傷痛不已,希望金門遠離戰爭,世代和平,則金門幸甚!
金門學子在臺灣繼續深造,獲得博士學位者,經金門縣政府統計,迄今(102年3月)已有三五○位,而碩士、學士更是不勝計數,這是金門教育的具體成就。
當年鼓勵優秀青年,保送軍校,獲得將軍者,計有顏忠誠、黃奕炳、王世塗、孫覺新、吳有明、劉溪烈等六位中將,黃廷川、李清正、許乃權等四十位少將,共計有四十六位將軍(據張火木教授調查統計),足見金門人在文、武教育方面都很有成就。
回憶昔日金門人無機會受教育,文盲人多,土頭土腦,與土產地瓜有著相似的質樸,來自大陸、台灣之人士,乃戲稱金門姑娘為地瓜小姐。是故胡璉將軍,於六十一年重遊金門時,看見地區教育普及,人才輩出,金門人男女氣質優美,非常高興。在旅行車上,有感賦詩云:「碧疇萬頃不飛沙,把酒臨風論桑麻;吳鉤越溪小兒女,誰說金門是地瓜。」而同車的王昇上將,也作詩相和曰:「正氣擎天誅赤燄,古寧頭畔溉鮮花;黃沙帳變青沙帳,從此金門不地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