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談往事說文壇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814

去年七月,余光中來金講演,文化局聽講人不少,購書請余簽名的場面也頗為熱鬧。余妻范我存女士隨行,我趨前致意,說我是其女珊珊等人四十年前就讀光仁中學的學長,並說了些八卦往事,她及友人在旁聽聞,感到有趣又詫異,說這些是她未曾知曉的。
民國六十二我讀光仁高中高三,同班盧同學英文成績與我一樣不甚了了,然而唱起英文歌曲呱呱叫,他與當時廣播電台西洋歌曲主持人余光(與余光中一字之差),甚為熟稔。班上同學好此道者自組樂團,於學校園遊會時,將教室改裝成演奏會場,高唱熱門歌曲;欲欣賞者須買票入場,盧同學是主唱,聲音優美。余家有女初長成,就讀同校初中,也進場聆聽。盧心情特別好,看見伊人姍姍前來,還特別致詞歡迎,並送她一顆大蘋果,女孩捧在手上,心情愉悅。
之後,我入東海大學,某夜余光中來校演講,在此之前,我曾見余主持中視「世界之窗」節目,余先生端坐椅上,面無表情講述,當時我年輕無知,感覺無趣。但此番住校無聊,信步前往,但見銘賢堂內座無虛席,余講什麼題目,我忘了,只記得余氏當天演講又吟詩,以中文為主,偶有外國詞語。余春秋鼎盛,吟誦其詩,詩的節奏快慢及押韻,都恰到好處,觀眾不時給予掌聲。他個子不高,但詩文氣勢盛大雄渾。講畢有外文系魏講師提問:「余先生,為何你的詩中喜歡用七這個字?」余光中不急不徐回答說:「那只是一個偶然!」
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央日報副刊,登了篇〈父親素描〉,盧美光憶寫其父盧光舜(外科名醫曾任榮總副院長),說其父當年關心子女青春期的小故事,說其弟(即我盧同學)在高中時期認識了某人的兩位女兒,回家時常談到那位姐姐如何,妹妹又是如何,盧父記不清她倆名字,便取她倆名字諧音,姊姊取名「酸酸」,妹妹取名「臭臭」,以此說笑……。之後,其弟談到她們時,也忍不住會笑了起來,不再苦哈哈的只是單戀。
友人說范女士曾解說余光中與陳映真之往事,友人詢我知否?我說此事在陳芳明書《鞭傷之島》(自立報系 民國七十八年出版)的〈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長文中有提到,說鄉土文學論戰時,余光中發表〈狼來了〉,呼籲當權者必須「抓頭」,使文學巷戰聞到了血腥氣息。陳芳明當年留美,收到余光中寄自香港的一封長信,並附寄了幾份影印文件,……余光中特別以紅筆加上眉批,並用中英對照的考據方法,指出陳映真引述馬克思之處。余光中倡言的「抓頭」,帶給陳芳明無比的震撼。
余說要「抓頭」,文壇的看法紛歧,日後,有些人對余光中有負面的看法。十幾年後,陳芳明寫〈古典降臨的城市〉(此文刊於《印刻文學生活誌》2007年4月,也收於《昨夜雪深幾許》一書中),陳寫道:「余光中的觀點,事後證實是正確的。余光中的用詞誠然過於猛烈,但陳映真的信仰與行動卻吻合〈狼來了〉一文的描述。我只是無法苟同『抓頭』的提議,否則陳映真的馬克斯主義及其中共的立場還需要懷疑嗎?」
陳映真和余光中,是很多人喜愛甚至崇拜的作家,陳芳明自言在蒼白無助的大學生時期,陳映真和余光中「他們像極暗夜裡的兩盞車燈,在顛簸的旅途為我開路。」
近日,陳芳明來金演講,我好奇問他,成大歷研所陳明成,2002年為何寫《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此碩士論文,而且又是由陳之好友林瑞明指導,陳答覆,殆因他不贊成河洛文化獨大吧!然事後有關人士均曾向他致歉。林瑞明(筆名林梵),是詩人兼學者,研究台灣文學有卓越成績。余光中、陳映真、陳芳明等名家,是文學殿堂的巨人,也是雄辯滔滔,下筆萬言的大學者,三人著作在華語文壇,皆享有崇高聲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