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眼光
我聽過看過金門島上最會最能自助旅行者,莫過於董倫如。
他的自助旅行真是克勤克儉,省錢,但也費神費力累得要死,沒那種毅力的,半途就開始埋怨牢騷,說下次打死再也不跟,但他那種完全自助、抵死不悔的旅行方式,算是一個奇葩,一位異人。
他周遊列國,見多識廣,養成他老氣橫秋的自負,也塑造他教學活動創新的本事,往往金門農工的運動會,他帶領的班上總是花招百出的出場,叫人眼睛大亮,從心底噴出笑聲,大喊阿如怪胎!
我從前寒暑假也喜歡跟他出門,也經歷過很多新鮮事,幾個印象深刻的:在人聲車聲沸騰的新疆菜市,他蹲下身子隨手就拾掇沾滿灰塵的蕃茄,往褲子一抹,就吃將起來,我則在一旁觀察他會不會漏屎,不敢聽他的「吃土粉不會死,細菌才會死」;我們投宿廉價旅店,他只剩內褲,呼呼大睡在只用大刷子刷過不換床單的床鋪,我則合身包裹,擔心上一個客人有沒有皮膚病;半夜乘坐大巴,車子迴繞在青康藏高原,一路上半睡半醒擔心會不會突然有壞人襲擊。反正跟他自助旅行,可以深入遍覽當地風土人情,自由自在,與跟團被侍奉得像皇帝,是大異其趣的,讓人印象深刻到終生難忘。
我還記得有一年我們到新疆的博物館,看千年古屍的木乃伊,偌大的館舍、陰暗的燈光,沒有其他遊客,我們眼睛貼近玻璃櫃子,以最短的距離看那男男女女的木乃伊,有大人有小孩,有將軍有官婦,木乃伊的眼瞼指甲頭髮皮膚都還歷歷分明,甚至連他們生前是得過什麼病才死的,死的時候是幾歲,都在解說牌上清清楚楚,他們利用死人賺門票錢,賺得用心用功夫,實在叫人佩服。
我聽阿如說柬埔寨曾經經歷過共產黨的「殺戮戰場」,現在他們把堆積如山的骷顱頭,原地保存供人參觀,藉以教訓世人戰爭的可怕,又大發觀光財;又一連串說起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燻屍」、信印度教的人民在恆河邊焚化遺體、中國貴州疊棺的洞葬、江西龍虎山的懸棺表演、埃及金字塔的木乃伊等等,他說許多國家的古墓都是著名景點,骨骸和遺物都是文化資產,也是吸金的觀光亮點,這些都不是談鬼說怪,而是當地的喪葬文化,且經過官方的保護與推廣,才讓世人更加認識這個國家。
文化的面向涵蓋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衣食穿著,房子建築,地表景觀等等,但如果聚焦縮影,一個地方的博物館就是代表就是精華,幾乎是很多旅行者最想去看的地方,如果它有夠厚實豐富的藏物,一定是「千夫所指,萬目注視」的所在,其經營當非易事,其藏物不怨多,只怨少,怨雜不知整理,堆積像倉庫,絕對不會有拒物收藏,讓寶貴文物流浪在外的。
前些日子一塊瓊林蔡氏先人墓誌銘出土,我觀其年代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銘刻,距今已有385年的歷史,墓邸主人是瓊林蔡氏先人邑庠生蔡荊玉,墓誌凡976字,銘刻內容舉凡當時的社會民情風俗、家族譜系、文章書法、銘刻工藝等都可窺知一二,實在是一塊值得收藏的古文物,瓊林蔡氏族人揚稱要上書總統府,或說要送給台灣博物館收藏。我則想起民國48年古崗的明魯王墓出土後,壙中墓誌銘據聞至今仍被留置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就覺得可惜,豈可再重蹈覆轍。
我認為,不能說金門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但要看金門的文物,卻要到別人的地方去;而文物的價值哪裡是故宮級的金銀財寶才是,我們應該有屬於金門的東西才是;至於文物,那個不是留有先人的手漬,如果都以民俗忌諱來談,那整理秦皇兵馬塚陶俑的人豈不都要鬼魂附身;金門沒有這些常民文物的東西,要說金門代有才人,實在叫人難以相信;尤其對一個旅行者來說,沒有一些夠悠久歷史、可以講述故事的東西,要怎樣叫他們駐足腳步,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