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829

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日前率領十七位國軍退役高階將領登陸交流,會見中共黨政軍高層,引發外界議論。由於渠等身分特殊、動見觀瞻,在中共對台導彈部署有增無減之際,到大陸進行所謂「和平之旅」,妥適與否,宜有公論。
許歷農率領的退役將領參訪團,此行先後見了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俞正聲於會見時強調,兩岸和平發展已進入新階段,希望來訪退役將領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許歷農回應,兩岸經歷多年的隔閡,能否消除歷史的仇恨,首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呼應俞正聲所言:「希望作為兩岸政府將來推動軍事互信機制的窗口。」其爭議性就如許歷農所說,他們此行完全是「私人性質」,沒有任何官方授權,也不代表任何官方,「且行前沒跟(台灣)官方接觸過」。既然如此,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亦非當前國策,那麼老將們所為何來?
民主國家的軍人必須有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軍事是為政治服務。」也就是說,軍人要接受文人政府的領導,服膺政府的政策。現役軍人應該如此認知奉行,而曾為國家中流砥柱的高階退役將領更應有此修持。雖然目前兩岸關係日趨和緩,惟「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是政治層面的問題,除非雙方政治和解已經深化到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階段,才有可能進入軍事交流及互信機制的議題。因此,退休老將或許對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以往幾次赴陸的失言風波,引發社會議論抨擊,實應記取教訓,考量社會觀感,拿捏取捨自己的言行舉止。
尤其是,大陸政協主席俞正聲,身兼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目前分管統戰、對台等工作領域,是實際主持對台工作日常事務的決策者與執行者。廣義的來說,這次會見台灣退將就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統戰活動,曾經擔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且主管反共、反統戰工作的許歷農,應該熟知這類活動的統戰意涵,也許他們自認不會成為別人的統戰工具,卻因而惹了一身腥,例如: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蔡煌瑯質詢表示,將領退休後就不應干政,到大陸會見中共高層,並接受招待等,「是叛將不是退將」;更有民眾在報端以「從許歷農登陸,盼林毅夫返鄉」為題投書,有些負面評價或許失之公允,都可供這些老將們自省。
海峽兩岸關係的歷史滄桑,於今已經走到化解歷史糾結、邁向和平共榮時刻。而退役高階將領若還有「想為中華民族做點事」的使命感,可以不用政府授權,在中共對八年抗戰歷史詮釋的議題上著力,還給國軍在抗戰中的歷史定位,若然,老將功成,名彪軍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