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相
當釋迦牟尼佛還是王子時,他從嬌生慣養的皇宮中出遊,因而見到了他前所未見的人生實相:生老病死,他對生命的困惑使他放棄了王子之尊,走向了追求真理的艱難之路,多方參學,六年苦修,終於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接下來的四十九年生命裡,他把他所見證的真理實相,傳給無數的弟子,這些智慧,二千多年來傳承有人,到今天地球上還有無數的人,接受他的教誨,追隨他的腳步,走向尋求真理悟道之路。佛陀的智慧告訴我們:生命不是為了占有東西或贏得美好的名聲,我們一死,一切曾經擁有的成就、財富、煩惱、計畫、期待、悔恨、地位與身分,全都跟著灰飛煙滅。獲得東西,永遠無法讓我們得到完全的滿足,這是我們從死亡以及所有存在的無常本質中,所獲得的最大教訓。生命是不斷地變動,要真切地過活、真正地活著,就必須順應生命的變動,自發而自然地回應當下。因為生命的真相就是諸行無常、諸受是苦、涅槃寂靜(空)、諸法無無法,這是大乘佛學的四法印(南傳佛教少了諸受是苦為三法印。
佛經告訴我們,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也就是要我們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一切順逆善惡,隨緣增上智,然而我們凡夫往往只想維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不愉快的感受;我們追求幸福、迴避痛苦;想要寧靜的生活,不喜歡混亂;我們也告訴自己:只要有正確的態度,幸福就能永遠存在,而且可以完全避開不愉快的情緒。我們的心仍然被自己的意見、觀念和假設所構成的抽象世界所遮蔽著。執著也阻擋了他的學習機會,也就是關於心的學習功課。心的學習教導一個人如何與一切事物產生「關係」、如何保持開闊的胸襟,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都能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態度。它完全不是一種知識的追求,而是讓你能真正活著的藝術。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的時間,就是一段學習認識自己的時間。但是凡夫們非但沒有將世界當作一間教室,反而把它當作一個競爭的戰場,斤斤計較一切名聞利養。今天是佛教所謂的末法時代,一切天災人禍不斷,我們看大自然的變化,氣候的異常,不都是人心貪欲所造成的大自然反撲嗎?所以佛說:萬心唯心生,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