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音之樂
「和你在一起!」與其說是一部音樂劇情片,毋寧說是一部妙處難與君說的心靈片;啟動了深埋在你我心靈深處那闋音符:大愛。
誰都知道父愛天性感人;但片中的父愛更動人。因為這場人間無私的父愛,其對象卻是一個毫無血緣的棄兒。且就因此兒身旁放了一把小提琴,內心清明的靈動即認定是此兒親生父母的期盼:「此生只有無悔啟迪具有小提琴天分的孩子,或能稍補他悲慘的身世…」。憨厚、樸實、含蓄的愛,不正悄悄地撥動那股你我天成的心靈清音?任誰也潸然淚下!
「我可以教你技巧,但給不了成功!」此兒的第一位北京老師,雖明白點出社會的現實面;但從另個角度看,「知己真言!」與其說是誠實地告訴環境的真相,不如說是透露了「有我在此」的溫馨,呼應了第二位余教授「即使天堂是黑暗,有音樂就有光明」的生命之愛。音樂的天籟之音原來就在人間;就在大愛的心靈之中。
最後一幕,不由令人想起朱自清「背影」那一幕:沒有任何語言,場景快速切換畫面;但顫抖的琴身和小春激動的眼淚,飄蕩的音符娓娓細述著情感,激昂、振奮的大愛,終讓人了悟到「和你在一起,音樂才是有生命」的真義:若沒有這份父愛,音樂只是一串串堆砌的符號,怎有可能是生命之音?沒有了親情,音樂只是一場樂器的「機械操」,那來棣通太音,還諸天地的感情!而憂鬱的星期天又何嘗不是如此?
眾所周知,人是離不開音樂的;因為人是有情眾生,但凡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每從衷來,便訴諸於迴旋起伏的聲音感情。如同聞《長城交響曲》,就不由地喚起河洛兒女心靈深處的浩瀚共鳴;不因白雲蒼狗而改變。也因此,儘管奧匈帝國早已風逝於歷史長河中,卻無損於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令名,正如世界管樂協會主席Dr. Leon J. Bly所說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興衰崛沒的歷史推移;但唯獨音樂是恆久永存的。」這就是音樂的穿透力與呼應力!
就因為音樂有這種呼應天地,吶喊生命的力量,也因此,韓娥過臨淄時,感身世而歌聲「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秦青送別學生時,「撫節悲歌,聲振於林,響遏行雲。」其原因就在於此;而《憂鬱的星期天》正是此中顯例。
這首由匈牙利作曲家萊索塞萊什譜寫於1933年的歌曲。據說,是他與女友分手後,在極度悲慟的心情下創作出來:曲中懾人心魄的絕望神緒,導致了數以百計的人在聽了之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遂而被冠以「匈牙利自殺歌」的稱號。
其實,曲中流洩出的絕望情緒,與淡淡的哀情,何嘗不是天上人間的大化?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悲歡離合,把人的七情六慾溶入其中,自然就化育出滿園芳菲或西風落葉的人生繽紛,所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自在,不正與「聽雨歌樓上」的繁華同樣令人餘韻流連?因此,如何化憂傷為悲念,或許正是聽完此曲後應有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