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父親節前夕憶先父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增成。
點閱率:545
字型大小:

不知幾時,我們中國人也跟外國人過母親節與父親節,不過這種感恩的節慶,比起其他的節慶更有意義;能在慶祝之餘,更能即時表達孝道,比起已無父母親的時候,來得有感與溫暖。
記得父母健在時,每年至多在其生日時為他們慶生,又常因隔台海兩地,也只能寄上一點壽禮,打電話請他們好好吃一頓;無奈因他們備受艱辛的生活歷練,回說:會煮個壽麵及紅蛋來慶生就可以了,常常將一點小壽禮又存起來。
國中時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景」,描述其父在火車站為他送行的景象:託茶房好好照應、為買幾個橘子須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去的困難景象,透過朱自清先生簡練的筆尖,描述其父的細膩愛心,讀來感動多少遊子。四五年級的我們,感受特別深,台海兩地雖無火車,但每次搭軍艦往返的經驗,父母的擔心與送行恐怕要比朱爸爸來得辛苦:首先擔心船期誤點,即便已辦理登船手續,也要24小時等候通知登船,甚至送到碼頭後也要找熟人請託照顧一番。我們雖無朱先生的文筆風采,可以細膩地描述出父親的愛心母親的愛心,但是身為人子的感受切是一樣的溫暖。
高中時讀了詩經蓼莪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等句子。對一個18歲的未成年人,未遇生老病死的經驗,除了為考試而斟酌文句外,恐怕人生的感受有限。但年逼耳順之年之後,詩經蓼莪,讀一遍要哭一遍,因為已做了父母,做了父母才知父母的艱難,因此每逢父母作祭時,我會默唸詩經蓼莪篇來代替佛經,那是對父母的一個思念。
我的父母一介農夫農婦,不識字,也不懂新時代的知識,一如歷經幾千年的農村一般;但是他們知道基本做人的道理:「人在做,天在看」、「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勤儉持家」等,也一如歷經幾千年的農夫一代傳一代。子孫聖愚富貴貧賤均一視同仁,有時迂腐極了,卻也偉大極了,你說對一個不問是非只問親情是否迂腐?但一家人大概只能問親情,要問是非恐怕難倒他們。我們身為農夫的子女也平凡極了,無何功名可言,無何建樹可講,只有秉持「人在做,天在看」、「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勤儉持家」老實過日子。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明天又是父親節,特別交代內人,除了依俗祭拜好兄弟之外,更要給先父祭拜一番,順便念一遍詩經蓼莪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