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要當兵 當兵必好漢
近十年來,在政客的操弄下,國內軍人待遇與退休俸再三淪為爭論標靶,許多老友認為退伍前後的感受,簡直有天壤之別。
猶記得軍校時代,走過陸軍官校操場,即可看到圖書館外牆醒目的精神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此乃革命軍人五大信念,配合著「親愛精誠」校訓,時時提醒著學長們奮發圖強,犧牲奉獻,誠為當代軍官養成教育的核心基石。
在昔日嚴管善教的年代,同學們都是在黃埔湖畔咬緊牙關度過青春歲月,四年後紛紛下部隊,始終抱著吃苦耐勞的決心,每天宛若亟需二十五個小時的光陰,承擔著源源不絕的重責大任,對於長官所交付的使命,也在「責任與榮譽」信念下,從未說出一個「不」字。
民國八十年初,部隊與教育界不約而同興起「溫柔革命」,處處流行「愛的教育」,對於各級學校老師而言,必定引發很大的衝擊,而部隊呢?軍官幹部仍得奉行命令,無怨無悔的向前行。然而,基層幹部卻有大大的反彈,由於要求對阿兵哥「既不能打,也不能罵」,對於帶兵官而言,實在是很大的考驗,許多年輕軍官甚至都不願接連長。
然而,強調命令為先的部隊,在上級軟硬兼施策略下,該接連長的都接了連長,依然得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賣命工作,老婆生小孩時,還不一定能請假回家探望,天天加班也沒有加班費,再怎麼苦也無處傾訴,更不用寄望部隊「趙老師」,有人說那是特別為「阿兵哥」服務的。
部隊裡上班時數多,休假時間少,接下的任務多,所忍受的苦更多,整體待遇根本無法與其他行業相比較。許多軍人退伍後,有的開發事業第二春,有的則閒雲野鶴悠遊自在,能夠如此自由度日子,再怎樣生活都比部隊輕鬆多多。
部隊歷經精實案之後,兵源大大縮減,同時,政府單位也多了一個新的角色「替代役」,這些有著軍人身分的年輕人,如同是水流的兵一般,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時間一到就退伍,而部隊的阿兵哥呢?是否比替代役更雄壯威武?的確是可以肯定的,但在當下社會氛圍下能夠雄壯多少,就端視部隊長的用心與個人素質而異囉。
部隊裁軍後,大力推展觀光的金門縣政府,順手接管獅山砲陣地,招募男女青年加以訓練,每日定時表演砲操給外賓看,也深受觀光客肯定,而我們這些神獅部隊老同事前往參觀時,看到那些女性表演者圍遶八吋榴砲跑來跑去,卻各有不同感受。
近年來,在某些媒體與政客大力炒作下,軍人與退伍軍人的權益總是虧很大,阿兵哥越來越不受教,不耐操又怕吃苦,實非部隊之福,而當部隊幹部地位越來越成為弱勢,最後勢必影響到國家安全。或者,軍人也該當為自己的權益著想,不為自己,也要為家國吧。否則,重演「好鐵不打釘」戲碼,豈能視為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