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世遺夢──黃煌雄為金門世界文化遺產顯影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599

「從『古戰場』到邁向『世遺』之路,代表金門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與轉向,也代表兩岸關係戰爭與和平的調整與轉變,更代表冷戰時代戰爭與和平的蛻變與轉向。這也是金門歷史上第一次,要從『仙洲』、『孤島』、『戰場』努力與世界接軌,航向世界。」──黃煌雄序《消失的戰地:金門世界文化遺產顯影》(2004)
「我們現在講的話,經國先生都聽到了!」
沒有月色,必須靠手機螢幕的亮光照路,與智品找到黃煌雄委員下榻的中山紀念林園內隱密的國家公園招待所,再沿著蔣經國紀念館的大道走出夜路上,我們不知聊了些啥,委員突然冒出一句「我們現在講的話,經國先生都聽到了!」
二○一三年歲未,忙完了第一天實地巡察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登錄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業務推動辦理情形進度,用完晚餐、逛後浦小城後,委員累了,回旅宿。此時,我的手機LINE聊天群組《浯友會》出現了關於「世遺」的雜音。黃煌雄委員下午才在文化局的簡報會議上表達要「說真話、聽真話」以「諮詢委員」陪同而來的我,立即撥了通電話給已準備就寢的委員,「民間有不同的聲音!」
委員二話不說,披上外套,再一次跟我們進城。
往後浦城的路上,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戒嚴軍管、草木皆兵的戰地,我辦了一份《金門報導》社區報,甫創刊六天,一九九○年九月十二日,兩岸紅十字會《金門協議》在仁愛山莊悄悄進行密談,也就是在這一天,金門高職教師陳清寶攜帶民眾訴請軍方歸還及軍糧加工廠結束營業,要求加發遣散費的陳情書欲會見來金門視察的監委施鐘嚮與林孟貴,卻因故被阻撓,陳清寶稱在金門衛生院大門口遭警方「挾持軟禁」,還像豬仔般被抬上廂型車,他因而散發了〈9月12日一場可怕的夢魘〉聲明文宣。
陳清寶一場可怕的「夢魘」,卻是一份刊物可貴的「賣點」。我大書特書。「人民的國民黨」打敗「長官的國民黨」,陳清寶之後被送進立法院,也許要感謝那兩位被隔絕在狀況外的監察委員。
多久以前的柏台大人訪金記憶猶新,當今的金門,砲火的聲音已遠去,戰地的征衣已褪去,取而代之,是開放觀光,是國家公園進駐,是從交戰到交會的金廈小三通。監察院還在,監察委員繼續來金門,定焦的主題,不再是一名教師,一份陳情書,而是如何維護閩南與戰地文化,推動金門登錄邁向世遺之路。
除非兩岸合作申遺,或主動受邀,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金門登錄世界遺產有望?有了國家公園,金門還要世界遺產?當我們喊著金門進入世遺文化全民運動之際,官方在政策面下的推動狀態是熱絡的,民間在凝慮下的觀望態度恐怕是多所保留的。那麼黃煌雄委員所為何來?
一九九九年,自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人歸來的黃煌雄,初任監察委員,履新職的第一件「差事」,以八個月時間,走訪台、閩地區一百二十個社區總體營造點,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行腳之處,金門的閩南聚落空間之美深深吸引他,「感覺到金門有非常大的特色,因為它有面的價值,台灣島內大概只有點與線的價值跟地位」,他認為即使大陸泉州的閩南文化保存,也沒金門豐富;尤其是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兩岸冷戰,金門又多出了「戰地文化」,使得它的文化價值更高,是值得大家來關切、珍惜、維護的。
黃煌雄從戰地政務終止後的《金門地區排雷工作之體檢》再進入二○○○年的《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確立了金門文化的普世價值,這也是國家的體制單位,第一次在官方的報告上,正式主張將金門的閩南與戰地文化登錄成「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黃委員的調查報告,深化了金門的申遺立論基礎。他始終堅定透過「申遺」,金門可以從「戰爭」走向「和平」,過程中,金門的閩南、戰地資產,也得以維護、保存。因此,他不時進出金門會勘申遺景點,掌握申遺進度,他還推動了閩南文化研討會的舉辦,並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在監察院召開諮詢會議。
幾乎不曾有監察委員像黃煌雄這般,為了金門文化議題,以行動力傾注推動了十年以上。他是「監察者」,我則是一路追隨的「觀察者」。也因為這一段申遺之路,我得以探入一些連在地金門人平時都難以進入如太武山中央坑道、烈嶼龍蟠隧道等軍事據點。
文化學者出身,擁有《革命家:蔣渭水》、《到民主之路》、《在哈佛的沈思》等著作的黃煌雄,是一位有國際觀的人,也是能跳脫政黨、地域思惟,將金門文化視為世界資產必須共同承擔、保護者,他說,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夢;遠離戰爭追求和平,希望有一天,金門真的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