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祠的對聯
金門書院道藝學會理事長李福井、邱英美夫婦的盛情邀約,我到朱子祠聽了幾場精彩的國學、藝文演講座,受益良多!幾次坐在朱子祠的前大廳,看到圓柱上懸掛四幅刻在圓弧板上的對聯,朱熹所寫的書法我很喜歡,但老是覺得對句「不對」勁。歲末寒冬,又開始了寫春聯的季節!在金門每到過年前,我都要義務參加寫春聯的服務,還要寫到廈門,台灣的邀請都排不出時間,只好婉拒!
多年來,每次打街道經過,總要看到好幾家,上下聯貼錯邊,書法學會應該派一組糾察隊,挨家逐一宣導。我同學黃大頭旅台,他不識字的母親臥病,請菲傭看護,我看到他家大門右邊的聯,整條字貼顛倒,真教人傻眼!且不論上下聯,菲傭不識中國字,顛倒眾生。金門的文風,江河日下。
我不厭其煩再說一遍,簡單的分辨上下聯:上聯的最後一字是仄聲(三、四聲),面對門,貼在門的右邊;下聯的最後一字是平聲(一、二聲),面對門,貼在門的左邊,最好是用閩南語念較正確!「德」、「福」是仄聲。
中國傳統的對聯有一定格式,左右對仗一定要工穩,想創新是在文句的創意、在涵義境界的提升,所以還是要照規矩來,別無他法。楹聯的排列,左右的柱仔是一對的。看了幾次朱子祠前大廳的對聯,左右就是對不起來,譬如:上聯「曉起坐書齋,落花堆滿徑」;下聯「只此是文章,揮毫有餘興」,完全不合對聯的格式,絕對不能這樣掛,從來沒有看過這種對法,堂堂浯江書院、朱子祠的金門學風,不要貽笑大方了!上次觀光客才上網,笑朱子祠大門的刻石,「明(辨)之」寫錯字。
我查了一下,大廳楹柱上掛的朱熹寫的四幅對聯(八條),不是對聯,而是朱熹在閩西泰寧縣讀書處,題壁的四時讀書樂,為五言絕句詩四首:
曉起坐書齋,落花堆滿徑。只此是文章,揮毫有餘興。(春)
古木被高陰,晝坐不知暑。會得古人心,開襟靜無語。(夏)
蟋蟀鳴床頭,夜眠不成寐。起閱案前書,西風拂庭桂。(秋)
瑞雪飛瓊瑤,梅花靜相倚。獨占三春魁,深涵太極理。(冬)
朱熹書法工行草,筆勢連綿,如行雲流水,技巧嫺熟,無意求工而獨具風韻,體現了朱子溫文爾雅、內蘊深沉的書風特點。碑文四季詩,借景抒情,反映了朱熹晚年的際遇和心境。上面是四塊朱子精美的行書碑刻拓片(每塊一詩分兩行),來自福建泰寧縣博物館,金門逕自把四塊碑刻剖成八塊,分成四幅對聯,是太荒謬的錯誤。
通常在八句的律詩中,可看到兩幅對聯,如朱子律詩:「去歲瀟湘重九時,滿城寒雨客思歸。故山此日還佳節,黃菊清樽更晚暉。短髮無多休落帽,長風不斷且吹衣。相看下視人寰小,只合從今老翠微。」其中「故山此日還佳節;黃菊清樽更晚暉」這兩句是對聯;「短髮無多休落帽;長風不斷且吹衣」這兩句也是對聯。而在四句的絕句中,較難有對聯的形式,如朱熹絕句:「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硬要把一首絕句腰斬兩半,作成上下聯,自然是不「對」的!
朱子祠,收集很多朱熹書法寫他自己的詩,是好事!用錯地方就太可惜了,補救的辦法:一、把這八條木刻集中,找個大壁面掛成一排,不就成了朱熹的「四時讀書樂」?一下子就變成很有文創的一面「弧板木刻詩牆」。二、再重刻兩幅朱熹對聯掛大廳,一前柱、一後柱。朱子題白鹿洞書院聯:「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題白鹿洞書院聯「鹿豕與遊,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獨得之天」。題漳州白雲岩書院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朱子三對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