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除夕二三事
十八歲,那年金門高中畢業,暑假,在大太陽下,匆匆收拾古籍舊書,一票同學相偕上了太武輪軍艦,揮別太武山,搖搖晃晃21小時到了高雄,正華燈初上,又接平快火車北上,一路停停走走從夜晚開到黃昏,同學們沿路下火車,到首善之都台北只剩二、三人,人生孤單路慢慢展開。
第一年的過年早就做好心理建設,離家才四、五個月,不回家過年。除夕那天和新婚兄嫂窩在美國學校旁宿舍,三個人在房內看電視吃糖果啃花生瓜子,守初次在異鄉的年歲。台北的年,終日不停的飄著冬雨,街頭燈火一閃一亮,透露著冰冷無緒,大街小巷冷清清,電視節目好熱鬧,我的心頭,冷冷悽悽慘慘泣泣,早早上床,冷雨敲窗,絲絲孤寂悄悄入夢,初次想念家鄉父老鄉親。
從此每一年很辛苦都要回家鄉過年。一放寒假就翻山越嶺搭火車到高雄13號碼頭等船,看老天臉色,有時等了幾天幾夜,排隊擠人,似難民也難忘歡樂。白日閒暇時口么喝一群同學逛高雄大街小巷,晚上窩在同鄉會,夜越晚遠方漁火越亮,岸邊更悽楚,累積離別情緒,隨海水慢慢擴散。開放民航機更是辛苦,在公館教師會館內排隊,初次步下飛機,彷若衣錦榮歸,有首航顯耀,長官禮遇,媒體大肆渲染。年年如此苦苦排隊為了一席機位,一對對年輕學子,探索慰藉互相依偎,抽空就壓壓椰林大道,逛逛台大校園,細雨霏霏,滋生一些些愛戀,也算是青春無悔。
二十歲的過年,除夕前一天與父親在客廳寫春聯,家人各自忙亂的打點準備新年。中午,家嫂氣的下樓,吵吵鬧鬧,罵大罵小罵父母罵老公,因為大哥喝酒醉,我年輕氣盛,說不高興就出去,大過年的,容不得對父母不尊敬,這年怎麼過啊!父親感嘆,兄長無言,母親百般安撫,除夕圍爐一家子吃出百般滋味,父母的感受更是點點在心頭。年,在母親的智慧努力辛苦下,成員越來越多,一年一年過的得心順手,熱熱鬧鬧的,一年就一次除夕圍爐,所有事都要歲歲平安。女兒在家過除夕日子不多,媳婦一起圍爐也一年一次,歡歡樂樂過新年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除夕過新年,是孩子的歡樂年,童言無忌,百無禁忌。早年沒智慧產品,憑著原生智慧,守歲守電視守橋牌,守一桌子的巧克力糖果花生瓜子餅乾,守住一整夜的歡樂,直到鞭炮聲聲催入夢。醒來,春到人間,客廳一桌子的凌亂,殘留的歡樂延續。記得老二小時,約一、二歲,初一,一群哥哥們屋內外玩躲貓貓,他一個人裹著和式棉襖,客廳神桌旁,坐在小板凳上,一大盤拜拜用的糖果兜在膝上,慢慢的安穩的享受,五彩糖果紙散落,我撿起摺成一個個小人樣封進透明玻璃罐,守住虛幻的繽紛歲月。孩子滿嘴甜蜜蜜,滿臉洋溢著幸福,大人經過只是搖頭,平日吃糖果限制,過新年嘛!就讓孩子有個歡樂的新年。那是我們童年的渴望,一如初衷。
除夕是金門人的大事,大人熱熱鬧鬧的準備洗年祭祖除舊佈新,小孩歡天喜地的迎新,到圍爐守歲,代表著艱苦年的過去,來年新希望。年歲交替,日月消長,感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