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赴廈交流聯誼
近日,友人編印金廈交流特輯,索稿於我,回想民國96年4月往事。那月20日上午,金門縣寫作協會會員及友人,搭「東方之星」抵廈門和平碼頭,廈門文聯陳元麟、王永盛等在門口拉布幅歡迎,電視台記者熱情訪問(當晚廈視有播出眾人鏡頭及談話),文聯將大夥行李以專車送往將入住之希爾福大酒店(位在思明南路),我們搭中型遊覽車先到南菩陀寺山門前,再走往廈大一條街,洪春柳老師於素食館設午宴為大家接風,洪老師是寫作協會的理事,當時在廈大讀中文博士,才華洋溢,好學不倦。
宴後先回酒店,再搭車到書法家廣場及音樂家廣場(前兩年新設)溜達,文聯友人伴遊,晚間廈門文聯設宴於海利餐廳,文聯張萍書記、作家協會陳元麟主席等人招呼大家,席開三桌,主客觥籌交錯,氣氛愉快。餐後,回酒店稍歇,我與維權兄同住,又出門到廈大一條街逛逛,進曉風書店和光合作用書店看書,晚間與維權兄暢談他求學往事,對他昔日自願降級、重讀的求學精神非常佩服。
隔天清早,大夥先到集美鰲園看陳嘉庚墓園,又到園博園工地聽簡報及參觀,中午集美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夏敏教授等人請客,夏教授父母原係浙江人,1951年年赴西藏,在那兒待了三十多年,夏教授在西藏長大,考上高校讀北平師範大學,之後讀研究所,先服務於西安,再調來廈門,專業是口頭文學及文化遺產(古蹟建築),寫有《閩台民間文學關係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他於2003年曾到台灣訪問。
飯後車駛往廈大附近的文聯總部開座談會,場面盛大,來人不少,看到先前赴金訪問的廈門作家協會榮譽主席陳慧瑛、詩人舒婷,會中我與許維權及廈大鄭啟五話較多,陳慧瑛說她到金門得識陳延宗、王先正、陳長慶等人,她返廈之後曾寫一文〈金門去來〉刊於「廈門日報」,說她認真看了金門友人的寫作專輯,發現金門文友的古典文學修養深厚,有赤子情懷,她讀楊清國的文章深受感動,今日很高興有緣相聚。
廈大鄭啟五教授回憶1958年,他當時為幼兒園學童(鄭1952出生),兩岸炮戰開打,滿天都是火光,他原以為是放鞭炮,老師們見狀,急拉幼兒往防空洞躲藏。鄭說他的童年記憶都在防空洞,洞口有不少沙包,因洞內人多,吃喝拉撒皆在裡面,空氣不流通,味道很臭。高級長官陳毅來視察,對於防空洞堅固極為肯定,但大伙躲在洞裡面實在很苦,解除警報,才可出來重見天日。
鄭說1959(八二三隔年)颱風,廈門受災慘重,海邊沙灘有不少飄流物,偶有浮屍。當時全民皆兵,廈大民兵師待命支援。讀廈大時,必須拿步槍與同學輪班在海邊站崗,站海防哨,哨所遺有著火彈痕,說曾有蛙人(水鬼)出沒。有一夜,遠遠見一物飄來,正在緊張擬開槍,細看才知是麻袋。之後,炮聲少了,對岸常傳來鄧麗君歌聲,並有心戰喊話:「離地三尺,就是自由。」
朱水涌教授回憶烽火歲月,就讀同安一中,語文課作文,老師訂題「給……一封信」,他當時寫了「給解放軍叔叔的一封信」,向軍人致敬。鄭啟五說台胞有人寫詩被關,詩中有詞「當歸」,因而被關。我說此殆係誤傳,真相是詩人紀弦以中藥名入詩,再聯想,但紀並未被關。此詩我剛好讀過,詩題是〈飲酒詩〉,詩文首四句即「飲當歸酒,當歸故鄉。故鄉啊,你在何方?」
許維權說八二三時,金門有不少人受炮擊傷亡,有同齡友雙手被殘後送,我補充說此人姓名許燕,友人周玉山曾在報章撰文憫其傷(但未寫許燕姓名)。日後,中國時報曾刊少年斷臂照片,請知情者示知少年姓名,楊樹清亦曾在金門日報鄉訊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