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宿務華僑義山之考察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064
字型大小:

宿務位於菲律賓群島中部,是菲律賓宿霧省的首府,商業興盛,華人移民甚多。近百年來,宿務也聚集了不少金門人的落腳,在這裡行船、經商、教書。
身後事,一直是華僑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公共事務。1909年,由宿務天主教仁慈會(Associacion Benevola de Cebu)本篤陳允全(Tan Unchuan,1875-1922,祖籍廈門)創建了「宿務華僑義山」(Cebu Chinese Cemetery)。陳允全、葉安頓等人,同時也是宿務兼善公所的創建人。一開始,坐落於崇華醫院的後面,用以安葬異鄉往生的華人。
歷經30餘年,舊華僑義山逐漸不敷使用。1936年,富商呂文余(Don Cayetano Ludo)獻地,擇宿務Barangay Carreta區的兩條大道M. J. Cuenco Ave.及A. Soriano Ave.之間,一塊約4.4英畝的土地上,闢建了新義山,名稱仍為宿務華僑義山。義山靠近A. Soriano Ave.一側之入口處,豎有約15公尺高的方形紀念碑,上書「呂文余義山」,可以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
呂文余為閩南人,1896年遷居菲律賓宿務經商。菲律賓盛產椰子,宿務是菲律賓國最大的椰子市場集散地。他在1889年與他兒子成立了行裕行(Ludo and Luym Corporation),一方面以精準管理與先進技術提煉椰油,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椰油加工廠。1970年代,一天已可產出600噸椰乾,另從事玉米加工、種植業、房地產經營,事業規模相當大。在宿務市中心,有一幢稱為呂文余大廈的建築物,高60公尺、15層樓高,是其公司所在,在1970年代宿務最高的建築物。
宿務華僑義山,主要入口在M. J. Cuenco大道上。大門立有一中西合璧的牌坊,牌匾寫上「宿務華僑義山」,牌樓牆面有鏤空,內立慈祥天父的塑像,天主教的氛圍相當濃厚。其配置宛如一個社區,有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除少數富商或大戶的墓園外,兩側分立規模一致的墓厝,多數為現代建築,形式各異,部分點綴傳統華人的裝飾圖案,如龍鳳。墓厝的文化形式多少反映了墓主的宗教信仰及文化認同。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為家族墓園,亦即一座墓厝內安葬了家族兩代或三代的成員。棺木的擺設不像傳統華人墓園入土為安的做法,採用了立棺的西式紀念墓園做法,亦即將棺墎置於墓厝中央位置,再以大理石為主的石材包覆,石棺的外側以中文、西文或英文刻上墓主的姓名、祖籍地、生卒年、孝男孝女等資料;墓厝的正牆則掛以先人的照片,前置香燭及花瓶,風格相當西化。
此外,在墓園的四周外側,築有幾道寬厚的墓牆,高約5、6公尺,牆厚約2公尺,上面隔了五層或六層的格匣,每個格匣約為1.2公尺、1.0公尺、1.8公尺立方大小。不同於墓厝,那是收納窮苦華僑的墓牆,帶棺木放入之後,再以水泥板加以密封,外書墓主姓名等資料。可能是年久失修或後人重新遷葬,部分墓牆的封板已佚失。
我在宿務華僑義山找了一些金門僑民的墓園,包括:後浦劉維真(1896-1975)、古寧頭李慶山(1920-1979)、後浦洪漢根(1916-1952)、古寧頭李增■(1901-1958)等。他們葬身異地,但賴華僑互助團結,組織兼善公所,闢建義山,因此得以安息。
義山的調查研究,是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值得重視。近10年來,我陸續調查了馬六甲三寶山、長崎福濟寺墓園、新加坡咖啡山、菲律賓各地的義山,希望逐步拼湊出近代出洋先民之歷史足跡。而這些過去被我們所忽略的、多數沒沒無聞的歷史缺席者,其實啟動了一個大時代的巨大變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