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論金門駐軍之轉型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競任。
點閱率:729
字型大小:

駐軍是一國主權之象徵,也是對駐在地的安全保障;不過另方面說,有軍隊之駐紮,就表示某種對立情勢之存在,不利經貿觀光發展。可說一國究竟要不要在某處駐軍?或維持多少駐軍?既是一個軍事議題,也是一個經濟議題,尤其對發展中的金門而言,更是如此。
翻閱歷史可知,金門自古便與駐軍結下不解之緣,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奉旨經略福建沿海,對金門留下「內捍漳廈,外制臺澎,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經典評語,此後明代更據以在金門設立守禦千戶所,下設五巡檢司,至清代則提升為總兵署,均駐有軍隊,以防倭寇襲擾。從地緣戰略的角度分析,金門位於廈門灣的門戶及廈門、漳州的頂點,可謂兩地的天然屏障,所以只要在金門駐軍鎮守,漳廈內陸便得以安全鞏固。戰略地位與外來駐軍開啟了金門的發展之窗,後來並逐漸發展成為閩臺交流的重鎮。
到了中華民國時代,金門成了國共對抗的最前線,金門從「內捍漳廈」、「雄鎮海門」,轉而成「牽制漳廈」、「堵塞海門」,雖同樣駐守重兵,但與明清不同的是,此時兩岸對立隔絕,金門被定位為戰地,喪失了閩臺交流重鎮的地位,至於駐軍型態則隨局勢變遷有所不同,早期金門強調「跳板」的攻勢主義,後期則突顯「前哨」的防衛功能,都具有濃厚的敵對意識,外貿觀光幾乎無法進行,經濟則仰賴內需式的駐軍消費來維持,國民所得不如臺灣遠甚。
然而隨著「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廢止與金門「戰地政務」的解除,整個態勢又起了變化,前者是政府在法律上不再視中共為敵人,後者則讓金門解除戰地的地位,加上隨後實施的小三通,更讓金門可以正式與大陸交流,此時兩岸關係不但已大幅緩解,經貿觀光的限制,更是全數解除,跳板既不可能,前哨更非必要,金門是否需要再維持駐軍?便經常成為話題,爭點在於持續維持駐軍,不符當前兩岸和解之大勢;但若全數撤軍,又有棄守之嫌。兩全其美的辦法,唯有推動駐軍的轉型。
金門駐軍該如何轉型?筆者以為當以轉型為新兵的教育訓練基地為最佳,如此一方面不但可維持國軍駐守之現況,同時也能消彌與對岸軍事對峙的不當聯想,而金門因久經戰地,除留有眾多的訓練基地可供使用外,更重要的是金門是兩度挫敗解放軍的地方,對於軍人武德之形塑與愛國思想之培養,尤具有無可替代的情境教育功能,值得有關部門慎重考慮。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