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當代意義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956

媽祖崇拜在台灣民間信徒甚廣,是區域性的重要信仰之一。我之所以和媽祖信仰結緣,並一頭栽進媽祖文化研究行列,要從負笈福州攻讀博士說起。
當年在軍校學的是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班修的是社會科學,偏重國際政治和美、中、台關係。2008年,得兩岸關係和緩之賜,參加大陸對海外聯合招生,赴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班就讀,師從陳慶元教授,以中國古代詩文為研究方向。由於跨領域學習,充滿著新鮮感,在學校指定的讀本之外,又購買了中國古代文學相關的書籍來閱讀;同時,經常跑中央圖書館,台灣師大和福建師大圖書館,以及政治大學的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索閱相關書刊及學位論文,抄錄、影印所要資料,並分類建檔備用。
雖然自認看了些中國古代文學的工具書,也瀏覽了大量的學術〈位〉論文,但是,開始博士論文選題時還是抓不著頭緒,無所適從;鑒於台灣民間信仰盛行,寺廟林立,幾經探索,決定從寺廟籤詩研究著手。隨後在「福建論壇」和「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論壇」,發表台灣媽祖信仰文化為主的數篇學術論文;此外,分別前往台中教育大學、建國大學參加以媽祖文化為論題的學術研討會,與兩岸學者一同探討媽祖文化之要義。 2012年5月,論文「台灣地區媽祖廟籤詩探賾---以淡水河流域為中心」通過答辯,6月獲頒文學博士學位。此後即致力於中國民間文學研究及寫作;並在恩師推薦之下,以台灣媽祖文化研究學者身分,參加莆田學院舉辦的媽祖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
福建莆田是媽祖的故鄉,湄洲島是媽祖祖廟所在,台灣信眾去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者,絡繹於途,媽祖信仰因此受到大陸政府和民間的重視,莆田一躍成為內地媽祖文化研究重鎮,以媽祖文化研究為主的社團組織紛紛成立,每年總有一至二場大型的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2年6月14-17日,配合「海峽論壇」系列活動,莆田學院辦理「第八屆湄洲媽祖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傳承發展媽祖信俗,增強兩岸本源認同」。我受邀前往發表論文,15日上午七時,由莆田市搭輪船至湄洲島參訪,登岸後,見碼頭至出口沿途的兩旁佈滿了標語,我逐條拍照、抄錄,共十二則,分別是「聖慈皎皎煥湄洲,母德洋洋彌海甸。」、「萬里慈航永渡,千秋香火長存。」、「女中復見皇媧聖,海內重修神禹功。」、「德布乾坤溥萬里,名昭日月亮千秋。」、「湄洲有幸誕天后,洲水無虞濟世人。」、「傳播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進心香虔誠無限,圓夙願福氣長存。」、「湄洲媽祖根華夏,環宇炎黃本一家。」、「源溯湄洲同一脈,靈分嘉邑祀千秋。」、「媽祖慈雲敷兩岸,海神宏願繫三通。」、「媽祖和平馨九域,女神文化潤千秋。」、「兩岸人聯媽祖脈,一爐香裊血緣情。」
這些標語點出了媽祖信仰的淵源,也凸顯了「媽祖慈雲敷兩岸」的現代價值,更道出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當代意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