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779

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錢,用全世界的錢也買不回自己的一生。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 全世界都會幫你。
經常看到有人用一些發人省思的文字來反省或激勵人生,或者,不論是否有資格洞悉人生,但到底還是能學到別人的一些人生經驗,但這樣的經驗值不值「錢」,就因人而異。
在多數時候,失敗的經驗是可以記取的,成功的故事卻很難模仿。例如:再給你一個車庫,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恐怕也很難成就下一個喬布斯和蘋果王國,那麼要學習的究竟又是什麼呢?只能說學習的是一種境界,難以言傳,卻可以自己琢磨。
大家都聽過「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這句話吧!但基本山第一個「見山是山」和第三個「見山是山」,便存在個境界的不同,這期間會經過「誤」與「悟」的歷程,也代表了對人生通透、悟徹豁達的三種程度。因此,要衡量一個人的成就得失,並不是簡易的用塵世的功名利祿標準就能評斷的,許多時候還要兼顧身為人的身分、心態與感受,而且這樣的認知還會隨著所處境界的不同,有所變異。
許多人都會被比較,也不可避免的會去比較他人,這樣的情境可以發生在人生任何階段,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去避免?小時候,班上有對雙胞胎兄弟,弟弟竭盡全力的優秀,哥哥則顯得十足的平庸。在各種場域裡,長相一樣的兩個人經常被拿出來做比較,弟弟覺得理所當然,哥哥則離人群愈來愈遠。許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受獎台上的弟弟,卻較少人瞥見那習慣把頭低下的哥哥;在一個講究平等受教的場域裡,表揚傑出、獎勵優秀是否存在絕對的必要性?這樣的行為,是會讓落後者奮起直追,還是讓更多的人乾脆選擇放棄?所有人都知道,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非第一名者,就一定要承擔被鞭策的結果?
我們看過很多人比人氣死人的例子。天王巨星打個嗝都能上頭版,常人橫死街頭卻不被看待。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或許有了些許感悟:不求事的周全,但求心的圓滿。能否對自己交待,成了一個關鍵的指標。人多數時候要曉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太執著於念想,反會讓自己陷入無可救贖的泥淖。有時候,可以嘗試問自己:盡力了嗎?如果沒有,那就沒什麼好計較的;如果盡力了,就無憾了,就更不用計較了。回到前述的例子,如果哥哥天份、努力始終不如弟弟,外界強加再多的刺激,只會讓他更走不出弟弟的陰影,如若不圖謀尋找出口,一輩子恐怕都很難跟幸福、快樂結緣了。
小犬每逢考試前夕,總會先安慰自己說:「考不好,沒關係。」考不好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主客觀的面向;主觀上當然可以「沒關係」,客觀上就看自己能否放得下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