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珍視離亂悲歌開創不一樣的海上絲路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錫南。
點閱率:550
字型大小:

大陸挾著「一帶一路」的雄才大略,將經濟戰略、資源運輸與霸權競爭推到最高點;總統馬英九盱衡國際角力適時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國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南海資源;今年適逢抗戰勝利(二戰)70周年,回顧當年日本擴張「大東亞共榮圈」,在亞洲戰區荼毒中國與亞洲人民,從台金兩地征調兵力與奴役,也是經由南中國海而行;由大陸泉州威遠樓與金門縣美術學會合作,以「泉州海絲」申遺考察點為題材,集結兩岸三地美術家們展開采風、寫生活動;福建省大型舞劇《絲海夢尋》描繪古代泉州兩代水手遠航海上商旅所發生的故事(曾在聯合國總部巡演),上月來台演出2場。
這些國際社會間的大小事,掀起一股海上絲路尋根、重啟經營南海風雲,成為國內外視聽的焦點。金門雖是孤懸於海的蕞爾小島,但往昔海絲古道上,還灑滴著落番血淚,今則引來東南亞新娘注入新血,以迄剛落幕的「夏張浯島會」,難得的際遇,卻讓金門不缺席,在南海絲路上,突顯金門的重要性。
古代陸上絲路通往西方古羅馬,東方則有海上絲路與之呼應。海絲以南海為中心,「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起點位於泉州市。因為大陸東南沿海積極拓展海路,造船航海技術一流,又有季風助航,增加了由海路輾轉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對金門人而言,從同安渡頭擺盪出發,就是血淚交替之旅。剛榮獲「全球書畫五百強的北京六藝嘉音勻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李金昌,旅居印尼泗水的鄉彥,在《金門憶昔:日軍強徵馬夫》深刻描繪那九死一生的「死亡之路」(1945年日軍投降前夕,強徵500匹騾馬,一馬一伕,載運日軍的軍需與輜重,沿途遭遇盟軍轟炸與日軍凌虐,死亡泰半,他是當年受難者之一)。「金門騾馬伕殉難紀念碑」與「馬夫淚」碑,正是金門人參與海上絲路與南海漂蕩的見證。
對照於夫君的漂洋過海,離鄉背井,異域求生之苦,莫如孤守空閨,守貞茹苦活寡在家之女兒心。「寂寞深閨又一年。春花秋月不成眠。庭困荒蕪飄零盡。春夢迢迢到客邊。」(《珠山顯影》閨怨)歷經淒風苦雨,哭斷肝腸數十載,年復一年的等待,於是有些期盼推演了《阿秀巧認奇信》,但多數早已幻化為《寡婦塔》裡的歐姊與阿春,寄身海鷗引導夫君船隻返回港口。
兩岸砲火連50年,多少鄉親家庭離亂悲慘,或惶惶逃難游走台省,或避險遠渡重洋,落番他鄉討生活。無論是抗戰70周年,或是台海戰役50年,這一條海上絲路承載著金門同胞的血淚與苦難!
隨著海陸空運輸的發達,海上絲路突然演變為金門鄉親的異國聯姻之路。來自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的女兒們,紛紛嚮往遠嫁金門,注入新血。不知不覺間,海上絲路賦予接軌國際的途徑,金門悄然邁向國際化。
國際化應自然形成於生活中,方能實現。以歐美為導向的國際化,雖是當前教育的主軸;然而審視地理區位,以及文化背景的相似度,姻緣譜成的交流路而言,金門的國際化,能否放眼於臨近的國家?民政處以103年8月31日37346戶為基礎,平均每15.91戶就有一戶擁有外籍配偶,新住民佔總人口的19%。從歷史文化角度觀察,明明海上絲路早已鋪成,就存在於生活中,沿著海絲周邊的國家或地區,近在咫尺,卻視若無睹,競相前往歐美,既昂貴又顯得文化疏遠。
最近政府已注意到這個部份,行政院推出「外婆橋」計畫,新北市推動「昂揚」計畫,就是啟動新住民子女領導教育,培育為南向菁英,開拓東協加一的活絡經濟。金門擁有越來越多的新住民及其子女,宜輔導他們邁向東南亞發展的國際路。往昔海上絲路背負苦難與血淚,展望未來,開創不一樣的海上絲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