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教育價值的最後一道防線
九月敬師謝師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從社會上和校園中許多自發性的敬師謝師活動,的確會讓老師們找回一些當初那投身教育的初心。孩子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和資產,試想當二十、三十年後,我們從職場退休,變成銀髮樂齡族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和國家的當家者,不就是在我們眼前的青青子衿和莘莘學子嗎?
「教育的價值需要堅持!」近年來深入耕耘教育議題的TVB資深記者李濤,在八月底的全國教局處會議中直言:「台灣城鄉差距的擴大不容忽視,每五個小孩就有一個跟未來競爭絕緣,國中畢業是做『粗工』」;還說:「現在10個老師有6個不想幹!」李濤說:因為地方恐龍家長就是民粹的翻版,許多教育局處長或校長只要多說一句話,就會在議會中被羞辱,相當不堪,他有遇過校長50歲就想退休,因不想被恐龍家長威脅,更不想被議員罰站。這似乎是台灣地方教育的通病,家長關心教育太少,民代干涉教育太多。當然我們也可以體諒在目前景氣低迷的台灣,大部分家長都要為生計而忙,較少有時間心力去關心自己的孩子,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更優質而有競爭力,是所有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責任,因此守護教育的基本價值是親師的共業,今天學生表現好或出問題,都不是親師爭功諉過的時機,而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夥伴合作關係的展現。
在中、小學任教三十幾年以來,一直都投身於教學、輔導和輔導行政的領域,這學期躬身學務工作,和學生、老師、家長和行政當局有更多的接觸和互動,更覺得責任和榮譽重大。每天朝七晚六,工時近12小時,中午不得休息,工時長且事務繁煩,難怪學務工作是老師的「最怕」,兼職人員難尋。但每天早上七點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導護其安全上學,看到大部分的學生都邁開輕快的腳步快步上學,外掃區的學生認真專注地打掃;有些師生習慣性每天去運動場晨跑;各種代表隊:田徑隊、籃球隊、羽球隊、桌球隊等隊員,活力十足地陸續展開訓練,教練用心地指導,校園充滿著朝氣活力,都讓我覺得國家的未來似乎充滿希望,一天下來再多的壓力和疲憊都覺值得。
「再窮不能窮教育;要打擊的不是打擊教師的熱情和士氣。」李濤說:「鼓舞老師是社會最高的投資報酬率」,今天台灣的教師素質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乏激勵和鼓勵。因此鼓舞老師就會產生老師教法的改變和翻轉,孩子更多受教和受益。再來是不要讓太多的活動、比賽、研習和訪視等與教學無多大關聯的事情,來干擾老師的備課、進修和師生、親師溝通互動的時間,教育的本質應回歸教學、管教、輔導的常態學校生活。過多的研習和活動,不僅讓老師分身乏術,疲於奔命,影響家庭和個人健康;過多的活動和比賽也會讓學生產生饜足現象,更會影響教學正常化;而過多的訪視評鑑更造成讓有志於行政工作的老師,將兼行政視為「畏途」,因為做的很多都是上級想要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和學校、學生需要的事情。
總之,台灣現在的危機不是經濟問題,不是兩岸關係,也不是全球化的威脅,而是傳統價值的崩解,因此現在的台灣和金門最急需的是守護教育價值這道最後的防線,透過熱血教師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和活力,幫助學生找到核心價值和定位,來成就每一位孩子,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