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
許多畫家創作喜歡畫陽臺,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奈1868年的畫作〈在陽臺上〉,嘗試外光描繪,借陽臺上三位人物身上穿著不同對比色的服裝色彩,表達光色交融的繪畫意趣。美國畫家布里奇曼的代表作,也是一幅題為〈陽臺上〉的油畫,描繪一位江湖賣藝的阿拉伯少女,俯身斜倚在陽臺上回眸的動人神情。西班牙新中心主義的卡薩馬達1947年作品〈陽臺〉,則表現室內桌椅靜物與陽臺望出去的房屋山景,一種巧妙的物象疊加,表現井然有致的視覺層次,這畫讓人感覺寧靜怡然而帶有某種哲學性思考。凝視著卡薩馬達這一件作品,讓原本就喜愛陽臺的我,對陽臺有了更飛躍、更多彩的想像。
陽臺,是建築物與外在環境互動的跳板,是眼睛的延伸,是視野的擴展,是屋子主人與天空對話、與雀鳥蜂蝶邂逅的場域,是生命與生活之間一座奇妙的空橋,不獨連接真實與虛幻,更是性靈對抗現實的緩衝。
總覺得陽臺有某種神祕的能量,它涵藏著無限可能,電影裡不是常有這樣的場景嘛?豪宅裡舞會正熱鬧進行著,不喜歡應酬的女主角覺得無趣,便獨自溜到陽臺透透氣,巧遇男主角瀟灑地斜靠在陽臺上,他側著臉、仰著頭欣賞月色,男主角聽到腳步聲,回頭,兩人目光交會的霎那,漾出一朵綺麗而致命的火花,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於焉點燃。
或者,再換個劇情,男女主角是公司裡交情一般的同事,某日為各自的工作業務加班,收工下樓時,在電梯口巧遇,於是一起去喝杯咖啡解解乏,這其實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卻因為咖啡店剛巧室內客滿,他二人就端著咖啡杯到陽臺上,邊喝邊聊,然後,天空中美麗的上弦月成了話題。
女子說:哇喔!上弦月真美。
男子:上弦月不完美啦!我喜歡大又圓的滿月。
女子:滿月沒有想像空間,我不喜歡。
男子:圓圓滿滿多好?
女子:圓滿的月亮真的很呆耶!人家紀曉嵐的「弦月彈流星」多麼詩意?
男子轉過臉看她,突然流露仰慕的眼神……。又是陽臺的神秘能量?若只是在屋裡喝咖啡,恐怕就沒這齣戲唱了喲!
前頭說的都是真實建築物的陽臺,現在要談的是虛擬的心靈陽臺。話說許多年前聽過一場精采的演講,講題是:換個角度看事情。主講人開場打出一張幻燈片,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圖,臺下馬上有人提醒:幻燈片放反了。主講人問:覺得幻燈片沒放反的請舉手,臺下只有一個人勇敢地舉起手來。現場開始有唏唏嗦嗦的低頻交談聲音瀰漫,主講人說:這張地圖是美國太空人從北極往南半球飛航時拍下的紅外線攝影,請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張地圖上臺灣和中國大陸的相關位置,與我們平常看到的正向地圖並沒有兩樣。大家之所以會那麼篤定地認為地圖擺反了,正因為我們往往只用一種角度看事情,無形中就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封閉的小空間裡了。當時,我興奮地想起陽臺,心靈陽臺。
人的心,如若也只是個封閉的小空間,許多思考就一定會受限,眼界無法寬廣,行事為人也就難於豁達了吧?如果能夠為心靈開設一方小陽臺,就像建築物的陽臺那樣,有一個與外界人事物雙向溝通的跳板,視野可以延伸擴展,凡事看法寬一點,想法鬆一點,生活就不會再那麼緊繃了。感覺苦悶的時候,只要打開心門,到心靈陽臺來,輕鬆自在與天光雲影說說心事,與花花草草、蜂兒、蝶兒,隨時來一場浪漫邂逅,這樣的生命該是多麼抒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