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校園的空間美學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700
字型大小:

城中的校園歷史積累的不多,民國53年建校至今的歷史遺跡只剩當年訓導處門前的一片菱花磨石子地板,時至今天,校園規劃與建設融入許多綠建築的概念,城中校園缺少傳統也乏新的創意,因此,我尋思在有限的幅地,如何讓學生下課能走出教室,活動筋骨,來賓到校可以有美感的感受。
基於此概念,我刻意要對城中文化藝術環境的塑造著力,要能回憶過去傳統,也能迎合新時代的觀念,新創風格。校園的規劃當然要結合師生的智慧力量共同來完成,因為它是一個公共的場域,它不唯是一個學習的載體場域,也希望是一個具有藝術美感的空間,基於校舍建築已經固定了,唯有在景觀尋求變化,因此才有申辦教育部104年度「推動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的計畫,這個計畫主要操刀者是總務主任王振漢老師,主題鎖定在本小利多的「蝴蝶生態教育園區」,企圖從人文美學、創意美學、生態美學、藝術美學四個範疇切入,歷經近一學年的時間,請藝文綜合自然語文等領域的老師,設計了一些校本課程與學習單,也完成實驗性的教學,如今不敢說卓絡有成,但畢竟這是我們跳脫教科書的另類教學活動,也是從講述式的教學方式,滲進一點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回答問題,自己剪裁塗色裝飾校園的學習活動,基本上我覺得初步算是成功了。
九月二十一日,教育部的訪視委員蒞校檢查時,真的給我們許多肯定,他們說到在大家一片追逐成績的聲浪中,國中端還有學校願意給學生一些美感教育的規劃是難得的,尤其教授專家對我校利用傳統水缸,蓄水種植在地的水生植物並養殖孔雀魚、鬥魚,造成小幅域的濕地生態環境,他們都說是從來沒看過的創意。
這點也是我們得意之處,城中校園狹小,生態池浪費水資源也要費精神管理,我們一開始就避開,我們想到廢物利用,把傳統的生活器物美感生態化,確實是一個創新。
蝴蝶的繁殖衍生是可以透過蜜源植物的種植,而來招蜂引蝶的,我校總務處也計畫申請林務所經費支援,而現階段蝴蝶尚未聚集,我們在視覺上請美術老師吳宗陵指導學生以影印塑膠片裁剪蝴蝶並彩繪,然後裝飾在地面造景石及樹上的鐵絲網,果然在風吹過來時,翩翩飛動,活了起來。
我也一再強調工程與課程要能結合,因此教務處在宋文法主任、黃文華組長推動之下,有多位老師願意投注心力撰述了教材並實際教學,如今把學生們的學習單彙整成集,大家可以看到那些老師曾經貢獻過心力。
湯志民教授認為學校的「境教」,是具有「教育性」、「象徵性」、「文化性」、「時代性」、「藝術性」等,我認為校園的設計與建築,是不能完全限囿在建築師的觀點,其中一定要蘊含文化傳統與美感,才能落實於生活與知識學習的結合,尤其在當今學校空間革新的趨勢中,文化藝術環境的塑造更受到相當重視,而我校的蝴蝶園能夠營造校本特色的公共空間,是值得大家來批評指教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