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風獅爺說幾句話
2015年10月22日,進辦公室,開電腦網頁,便看到一則與故鄉有關的新聞,標題是「挖百年風獅爺傳運往台灣送人,金門人火了」。記者蔡家蓁報導。金沙鎮即將舉辦風獅爺文化季,活動開跑前發現兩尊風獅爺不見了。我想起曾寫過的小說〈孿生〉,描繪民國八十年左右的金門。
當時金門開放旅遊,一解戰地神秘面紗,雖然民宿、飯店的建設還沒及時趕上,仍吸引不少遊客。有些遊客意不在此,他們把到大陸搜奇獵寶的經驗移植到金門來,低價搜括骨董、文物,甚至看左右無人,直接進屋,搬走窗花、佛像、花瓶等。這是從事骨董生意的朋友,與我述說的秘密。他也參與這場掠奪。
我的小說這樣寫,「女友興奮說,還沒去過金門,卻在淡水看見金門的神。女友拉住吳建軍,指櫥窗。吳建軍順著指尖瞧,一頭高大的獅子威風凜凜盯住他。定睛瞧,神竟小了,風獅爺高三尺,座兩尺,歲月蝕、雕工朽,但辨得雙爪平舉到胸、耳大、雙眼怒睜,張開的嘴被塞進不相稱的大顆彩虹彈珠。吳建軍往下看,立座上貼了個標籤:『八萬』。」「一尊神,立淡水、關櫥窗,標價待售。」
報導轉述金沙鎮民代表蔡寶愛、官嶼里里長楊恭勤等意見,表示屋主長年居住台灣,對風獅爺沒有深刻情感,風獅爺卻是居民的共同回憶。文化局副局長黃雅芬表示,將先釐清風獅爺的產權,並聯繫屋主說明,強調風獅爺已列入金門無形的文化資產,需要所有民眾共同保存。很高興看到居民覺醒,因為幾十年前,我們被剝削了,還不自知。
我那朋友轉述,經過某村頭,見一戶人家門前堆放一個滿是灰塵的鐵壺,重量好幾斤。正巧一名婦人出來,朋友問鐵壺誰的、還要嗎?婦人說剛換了新壺煮水,精巧方便,「這一支古早壺,重嘛重死了,不要了。」朋友樂孜孜扛走一件骨董,一毛錢都沒花。
我憤怒極了,但無可奈何,只能在小說裡懲罰他。朋友後來在鹽水蜂炮慶典中受傷,「鄭正豪受傷的消息上了新聞版面。鹽水蜂炮炸傷十多人,但他的傷勢最重……二十一世紀以後,老街全國更新,淡水老街換了一個樣。望海沿波處,以前是大塊青翠,而今已作大塊樓房。擁擠的淡水,擠掉舊的,帶來新的。專賣古董的老街也擠出變化,吳建軍已跟當年女友分手,也找不到當年興奮手指的櫥窗」。
櫥窗內的風獅爺、櫥窗的神,被「買」走了嗎?小時候我受到的教育是「破除迷信」,莫當愚夫愚民,但這不影響根深蒂固的民間信仰,母親便常帶著我祭拜。二十一世紀,「迷信」的人似乎少了,但虔誠的人也不少,母親後來投入慈善事業,但也禮拜眾神。無論虔誠與迷信,他們都承認自己的渺小。
神沉默,我想,這該是祂籲教人世的一部份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