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寬金門路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945
字型大小:

演講或座談,我常戲言台灣作家,人人都有一本完成的家族小說,以及一本正在寫的家族小說。如是說,主要強調十餘年來,台灣本土回歸,力量強大。每一個世代都有其重要事件,七○年代中美斷交、八○年代台灣解嚴,九○年代,民進黨實力漸增,贏得執政等,都是。
世代大事牽動人心,政黨輪替這款大事,更從教育、社會、藝文補助等各方面,影響創作。時間是魔力,慢慢捏塑時代該有的氛圍,當我們所聞所知,以及所關心的都屬家族時,它成了好大的背景。它成了一個世代的書寫主流。
每一個人的故事都特別,寫自己不單寫自己,而從內在的微細處,連結生存的共相;寫自己以及家族是過程、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但目的之後,還開有別的門。
寫文章,沒有絕對的方向,比較九○年代,情慾、眷村、同志、鄉土、女性、海洋、原住民、離島等流潮四起,二十一世紀以來,家族寫作的主流顯得巨大,而且彷彿都必須掛上「台灣」與「本土」,才能獲得青睞。我懸心的,是文學品種的排擠,放大的本土,會不會擠壓別的文學呼吸?
我的多慮,還包括本土涵蓋有多廣?離島是本土的一部分嗎?在疆域上是、政治上是、血脈上也是,但文學上呢?離島人看待「本土」這回事,很模糊,很無奈。
除了這份憂心,本土寫作倒沒有走進胡同,反倒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肇因於優秀的作家,沒有迷於潮流,吳明益以城市勾勒台灣社會成長、甘耀明與林俊穎不同構造的語言創新,郭強生同志書寫鋪顯野心,更年輕的朱宥勳、朱宥任以棒球為題,吳億偉描繪底層的勞動、鄭順聰的工廠與原鄉反省、言叔夏的夢幻冷靜、黃信恩與吳妮民的醫病新詮、李維菁、房慧真、黃麗群等異麗風景,都看出新氣象,而這一股潮流也影響資深作家,寫他們的時代,構造史詩氣魄,如東年、林文義、蔡素芬等,袁瓊瓊且以眷村發展觀看台灣發展,這些都讓本土寫作,彷彿阡陌水域,千變萬化,且無盡期。
「本土寫作」是風氣,且不乏人為力量,但「寫作本土」就考驗作家,能否多開一個心眼,數千古風流了。
於此談及「本土寫作」,肇因我在文化局二月舉辦的文藝營活動,它是中心主題,因為我曾執於台灣狹隘的本土認同,而感到難過。比如台灣文學史,缺乏單篇討論,僅三言兩語帶過,而在台灣意識主流下,堅持離島寫作,也將比別人孤獨。
不過,我也注意到,本土的意識正在開闊,執念於一方一土,重要的不是它的偏執,而是那樣的認真,能否放大一地的特質,透過專注的敘述復敘述,終使一個遮掩之地,漸漸浮出檯面。我記得仍是文化局的活動,在二○一四年冬,文化局幫忙策畫我的散文集《熱地圖》發表會,我與鄉親們說,路終於可以寬寬地走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