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留級」﹗
同學聚餐,酒酣耳熱,話說當年,突然有人發聲,欸!我發覺「留級」的同學怎麼越有成就!對噢!宴席上有地方首長、鄉鎮代表、政府官員、董事長、老闆等,數一數當中有留級的人還真不少,且就眼前成就,還真符合越留級越有成就的事實,其中有同學說,這有根據的,留級的人,上下三屆都是同學,人緣好,人際關係寬廣,得道多助,根基紮得深,自然天時、地利、人和,無往不利!說得好呀!一群同學舉杯相唱和,哄堂大笑,其樂融融!
昔日金門從小學到高中都有留級制度,不時有人從學長變同學,後來又成為學弟妹,往往兄弟可能同班,姊妹同能同屆,都是常有的事。留級這事默默進行著,有人上學期還在班上,下學年他就離開了原本熟悉的同學們,只因他留級了。
我從國中開始,數學、物理、化學等「橫向排列」課目幾乎放棄,所以不時有留級的憂慮,怕真留級了,同學變學長,讓人難堪,幸好,靠補考、暑修等勉強過關,順利升級,國中、高中都應屆畢業。
只是,當年只是年紀小,臉皮薄,見識膚淺,後來,大學沒考上,重考,又接著轉系多讀了一年,這些都算是某種形式的「留級」吧?大學畢業後,失戀過幾次,很晚結婚,工作上很慢「升等」,類此種種,又有那樣不算是「留級」呢?
所謂「人生四大樂事」,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實在是焦心勞力,久候苦等,但未必都能依序順時,次第展開,真屬幸運得之,事後都有更艱鉅的任務或責任得擔當,而「他鄉遇故知」也僅屬偶遇而已,無法期待。如此說來,人生怎能不「留級」呀?所以才有人調侃說「洞房花燭夜,隔壁。他鄉遇故知,債主。久旱逢乾霖,一滴。」確實是苦中做樂的嘲諷之語。
同學們就是愛說笑,留不留級實在不是重點,當年讀書多留個一年,說不定就遇到興味相投的好夥伴,或遇到終生相守的好姻緣,誰知道?重要的是,人生沒有留級這回事,學業、事業、愛情、家庭……各自努力,也各有機運,沒有留級那一年,也不代表此後事事如意,時時稱心,更多的人生大事,都會讓你覺得等很久,以為都沒有你的分,但晚來的不表示不好,後發先至,後來至上,你手上越晚買的手機越先進,越早買的東西又貴又落伍,在在證明晚一點,等一會兒,實在沒有什麼大不了!
那你是我學長?不是、不是!我們都是同學,只是現在你是長官、是老闆,還是我們的好朋友,至於誰當年留級了,實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除了必然的生老病死外,沒有固定的流程,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模式,階段自己設定,幸福多滋味,自己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