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菲律賓的華僑義山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3,793
字型大小:

喪葬的處理,是海外華人社會的大事,也經常是宗鄉會館或祠廟等華人組織所承擔的公共事務之一。田野調查發現,除了大馬、新加坡、印尼之外,菲律賓有著極為特殊的華僑義山,包括北部的馬尼拉、中部的宿務、南部的駕牙鄢與依里岸等華人聚集、謀生之城市,各自出現了一定規模的義山(公共墳山,Chinese Cemetery)。這些義山具體再現了華人社會的歷史角色及文化形貌,也有不少金門先民安葬於當地,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由於菲律賓華人主要來自閩南,又是商人階層,婚喪喜慶等民俗生活多數遵照閩南習俗,但同時又採納當地土著與西方文化的若干要素,繁文縟節。喪葬方面,尤其如此,特別是表現在墓葬形式和掃墓的禮俗。進一步說,菲律賓華人可能受到西班牙人帶來的歐洲貴族陵墓(mausoleum)形式的啟發,在華人義山採取園林式的布局,有寬闊的街道,兩旁遍建造樓房式的墓厝(mausoleum),規模甚大;例如有些墓厝帶有一點中國風,如採琉璃屋瓦或飾有龍形泥塑,甚或在楣樑上書有姓氏堂號(如穎川衍派);有些則採亭閣方式,將石造棺槨立於其中;但大部分則是類似西洋小教堂的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構造為主,形式多元豐富。十字架是常見的象徵符號,顯見菲律賓華人信仰上的轉變。這些規模如同一座社區配置、有著墓厝建築的墓園環境在東南亞其他華人社會並不常見,可謂菲華社會的特色。
在以福建人為主的華人社會,並沒有如同星馬地區有著不同方言群的義山。馬尼拉、宿務、駕牙鄢、依里岸等城市中,分別有幾處集中的華僑義山。以宿務為例,1909年,由宿務天主教仁慈會(Associacion Benevola de Cebu)本篤陳允全(Tan Unchuan,1875-1922,祖籍廈門)創建了「宿務華僑義山」(Cebu Chinese Cemetery)。陳允全、葉安頓等人,同時也是宿務兼善公所的創建人。一開始,坐落於崇華醫院的後面,用以安葬異鄉往生的華人。歷經30餘年,舊華僑義山逐漸不敷使用。1936年,富商呂文余(Don Cayetano Ludo)獻地,擇宿務Barangay Carreta區的兩條大道M. J. Cuenco Ave.及A. Soriano Ave.之間,一塊約4.4英畝的土地上,闢建了新義山,名稱仍為宿務華僑義山。義山靠近A. Soriano Ave.一側之入口處,豎有約15公尺高的方形紀念碑,上書「呂文余義山」,可以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然而目前這座義山的多數墓厝幾乎被菲律賓人所占住,狀況並不理想。
除了墓園空間形式的差異外,祭拜的節慶則已無華人傳統,也就是不在清明節祭拜。菲律賓華人受到西班牙天主教的影響,每年的11月1日、2日為諸聖節(All Sant'Day )、萬靈節(All Souls'Day)。這兩天是菲律賓人(包括華人)祭祖之日,他們會以莊嚴的心情為先人獻花、點蠟燭、祈禱與掃墓,有些家庭還為亡者獻上啤酒、烤乳豬、魚肉、雞肉等祭品,閩南人傳統祭祖所用薄餅也不可少。可以這麼說,天主教或基督教化的華人,其墓祭的儀式幾乎已無中國原鄉的傳統,祭品方面則仍可見閩南的影響。
家族成員盡可能到齊,並在此見面、連絡感情。部份家庭早在前一晚就在墓園搭帳棚過夜,平時難以碰面的親戚們談天、打牌、唱歌,促進家族感情。民眾返家後,通常也在門口點蠟燭,據老一輩民眾說,這是為了讓先人看清回家的路。蠟燭的顏色也有學問,白色代表這戶人家過去1年間有人往生,如果是黃色代表逝者已往生2年,辭世3年以上點紅色蠟蠋。唯一保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可能是點香燭及燒金紙,這兩天佳城內清煙裊裊,象徵慎終追遠的精神。這些文化現象,反映了菲律賓華人在地化的歷史過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