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考
榮民故事即將告一段落,思考未來書寫方向,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感到非常懊惱。而這些年來,四處訪談,從老榮民、八二三榮民,到近來的一般榮民,老、中、青三代,幾乎每個人都有其故事性,無論轟轟烈烈的人生或平平凡凡的一生,勇於受訪,則願意為其書寫,除了為他們立下小傳,也為永恆的歷史留下見證。這三本書對榮民這個區塊來說,必有它的存在價值。
然而,基於出書的規劃,榮民訪談,就侷限於榮民身分,因此謝絕了許多有意受訪的非榮民讀者,甚而有人走了家中數趟或來電數回,除了說抱歉,也真無法幫忙,除非將來另闢議題,與他們有切身關係的,始能為他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雖然錯過了許多鄉親的故事,讓我耿耿於懷,卻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某天,與助我良多的總編聊及未來書寫方向,可是始終想不出該如何讓許多有故事性的鄉親、均能躍於報刊,好為他們留下一些可貴的篇章。當我想不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時,總編瞬間給了答案,就將之取名為「百業臉譜系列」,這樣各行各業勢必都能寫得到,範圍也更加地寬廣,而自己也必須做嚴格的篩選,不能來者不拒。
整理榮民故事,亦著手百業臉譜的書寫計畫,如果能將每個行業選取幾位來報導,甚至以最低層的奮鬥故事為取向,想必書寫出來的會更有看頭。終究,職業不分貴賤,只要安安分分,從事的工作都是高尚的,以勞力換取而來的金錢也都是可貴的,豈能只為富商巨賈錦上添花,或為高官歌功頌德,果真如此,那就失去意義。因此未來的「百業臉譜」不僅是受訪者個人的小傳,亦是島鄉百業興衰的記錄,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金門從十萬大軍裁撤成數千兵員,往日熱絡的商場,其榮景已不再,甚至讓人有百業蕭條之感。要如何地起死回生,必須看鄉親們的智慧,因此這個系列一旦書寫成章,必有它廣為流傳的普世價值,聽完總編的建議,我將姑且一試。
某天,接到東半島一位社區理事長的來電,謂該社區規劃書寫人物專訪,預計出版一本書,為社區的耆老做記錄。他之於找上我,乃因常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閱讀到我書寫的榮民系列,這種模式正是他們社區想紀錄的方向,期望我能走訪該社區,協助他們完成這個計劃。
經過思考,即使他的立意很好,但想要書寫一本社區人物專訪,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考量的即是「人」,其背後的故事非常重要,在傳統的農村裡,日常生活幾乎都有一些雷同,一旦勉強為之,寫出來的勢必平淡無味。而每個村莊,都有一些傳奇性的人物,他們是否願意受訪,或將內心的真實故事毫不保留的傾訴出來,凡此都必須列入考慮。
從事文字工作多年,深知其中之奧妙,即使能從寫作中得到樂趣,也是絞盡腦汁換取而來的,其箇中之艱辛亦非局外人所能領會。想完成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已屬不易,遑論想寫一本書,但只要理事長列出受訪者名單,且有足夠的出書經費,我仍然願意姑且一試,為地區留下一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