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飲酒歌
朋友到家裡來,播了一段今年翟山坑道音樂會的網路影片,只見坑道中船筏輕搖、水波蕩漾,歌劇《茶花女》裡的飲酒歌唱腔嘹亮,在坑道這個天然音箱中迴盪不已,尤其動人心弦。翟山坑道的音樂會已名揚海外,是金門文創最知名的成功案例之一。
以前我也曾親聆過好些回,感受坑道音樂會的特殊氣氛與音效,的確是人生難得的體驗,至今還深深銘記在腦海中。這次從網路看到了別出心裁,聲樂型態的演出,演唱者舉起酒杯,飲著金門高粱,結合音樂和金酒,雙雙都達到了最佳的宣傳效果,讚嘆之餘,也有一些感觸。
翟山坑道音樂會是一種文化行銷,換句話說就是時下所流行的文創;文創是無中生有,等到成功的時候,它又成為一種在地文化。像翟山坑道音樂會,從發軔到流行,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因此,文化行銷就是要善加利用在地的資源,化無為有,化腐朽為神奇。欣賞了這場音樂會的歌劇飲酒歌,總覺得有一點美中不足,如果翟山坑道的歌者,演唱的不是歌劇《茶花女》的片段,而是專屬金門高粱酒的飲酒歌,是否更加親切與貼切?以現在網路無遠弗屆,喝金門高粱,唱金門在地飲酒歌,是否可以達到更深更遠更久的宣傳效果?
然而,金門似乎缺乏一首可以琅琅上口的金門飲酒歌。金酒每年花了幾千萬元作廣告行銷,煞費苦心、求變求新,的確產生了一些特定的效果。如果能夠再創作一首金門飲酒歌,把它唱響唱遍,讓它不只是一首飲酒歌,也呈現一種飲酒文化;那麼高唱飲酒歌的同時,便不僅可以行銷金門高粱酒,更可以行銷金門文化了。
譬如現在金門流行的喝高粱酒五部曲:蓮花指、輕舉杯、深入喉、舒展眉、重擲杯,經過不斷的口耳相傳,如今已成為飲金門高粱酒的文化底蘊了。所以,一種文化的創意行銷,才是最高明的行銷,因為它不著痕跡,深入你的思想觀念之中,化而成為一種消費行為,比諸商業性的強制行銷要聰明得多了。
金酒是否可以考慮製作一首金門飲酒歌曲,以徵稿的方式向海內外廣發英雄帖,並祭出高額獎金,譬如首獎500萬,一經入選,詞曲著作權與使用權都歸金門酒廠所有。
這樣的作法有甚麼好處呢?全球的華人作詞與作曲家,大家眼睛都會為之一亮,不論老幹新枝,大家都會注意到這則新聞,無形中把金酒的形象傳播了出去。其次,徵稿一經揭曉,頒獎又是一次大新聞,相信各傳播媒體都會免費宣傳。宣傳的最高學問,不是每年編預算買廣告,而是善用媒體重視新聞性的特性不得不播,心甘情願為我所用。所謂借力使力,這種廣告行銷方式最符合經濟效益。
看了翟山坑道的音樂會,讓我心有戚戚焉,覺得金門有很多條件,很多資源,只要能好好利用,厚植文化根基,日深月久,自然而然便成為一種文化資產了。試想,當客人來到金門,酒酣耳熱之際,敞開喉嚨唱起飲酒歌;當電視廣告一遍又一遍地播放金門飲酒歌,金門的飲酒文化就進入了另一種境界,金酒的行銷就進入了另一種文化意涵。
宏揚金酒文化,就用金門飲酒歌把它唱響吧!